圆融圆通——盲盒经济

  每逢新年,日本人都喜欢购买各大品牌推出的限定「福袋」,渴望抽到里面比福袋定价高出三至四倍不等的货品。日本百货的新年福袋其实就是「盲盒经济」的起源。
「盲盒经济」指包括抽奖成份的一种推销技术,这种倾销模式主要用于玩偶及玩具这类带有收集形式的商品,例如内地品牌泡泡玛特的商品便主打盲盒模式,深受年轻人欢迎。除了实体货品之外,「盲盒」也应用到电子虚拟商品上,例如不少抽卡片类的手机游戏。
  盲盒现象其实是一种惊喜经济,是消费和娱乐结合的产物,利用买家的心理,引诱买家作出更多本来不需要的消费。台湾有人豪花1.4万港元买280个福袋,在于享受拆的过程乐趣。物质丰富的时代,年轻人在消费时,比起实用价值,他们更注重物品带给自己精神上的满足感。
内地一度流行「无主快递盲盒」,这些快递包裹通常是无人认领的「弃件」,本身价值有限,但总有一些买家相信内含手机等较有价值的商品而出钱赌一番。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无主快递盲盒」只是一些厂家想要清理积压的货物,因而推出的利用消费者「爱贪小便宜」的营销手段,其实内里只是一堆披着快递盒子的批发物品罢了。
有评论指「盲盒经济」诱导上瘾及赌博心理造成崎型消费乱象,例如「课金」抽手机游戏的角色卡片等。然而,这些需求究竟并非可持续的消费,甚至令很多人因过度消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实际用途的商品而陷入穷困。
另外,内地更有无良商人竟然以抽「盲盒」的形式出售宠物,最平仅需9.9元人民币,而且包邮,以饮一杯奶茶的价钱就可选购一个「活体盲盒」,网站显示已售出逾6,000件。「活体盲盒」有机会获得哥基及金毛寻回犬等名种狗,甚或猫、乌龟及兔子,但大部分买家都表示货不对办,又质疑卖家是否真的有为犬只注射疫苗,结果是弃养率特别高。
盲盒作为间歇娱乐消费可以怡情,但要警惕沉迷赌博的病态消费模式。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