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离世】人间无倪匡 心中有倪匡

据《倪匡新编》所述,倪匡四十岁生日时曾自撰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甚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后来因为倪太不喜欢「时已无多」,认为不吉利,金庸便帮其改成:「不饥不寒,老而不死,不亦快哉。」当然出于一番善意,但其实即使不饥不寒 ,老而不死都未必快哉,像倪匡的口头禅:「配额用尽了」就是用尽了,不能强求。回顾倪匡一生,从1957年投稿到2005年封笔的近四十个年头,他创作了多少精采刺激的故事,笔下人物个个神采飞扬,无论是文坛还是影坛都写满传奇,还有身旁好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只要一生活得精采,不留遗憾,又何需贪生恋世?

跟文字第一次发生关系

我人生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卫斯理的《沉船》。就如很多70-80后一样,在小学或初中时期第一本接触的小说,通常都是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顺手拈来。而在香港,每一位爸妈的书架总离不开三位作家:金庸、亦舒、倪匡。金庸的武侠小说,掀开第一页章回目录已是文言对联,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文字太深门槛太高;亦舒是情情搭搭男欢女爱,又未到那个谈恋爱的年纪(但相信也吸引不少少女读者);倪匡的《卫斯理》小说便成为了最易入口的阶梯(原振侠因有男女缠绵内容当年母亲不准看),当中题材科幻玄妙(他称自己写的都不是科幻小说,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只是幻想小说),内容奇情刺激,从《钻石花》、《奇门》、《天书》、《大厦》、《头发》、《玩具》、《沉船》、《支离人》等,让人忍不住一本接一本读下去,为我这一代开启了小说大门,培养出阅读习惯,对追看故事有一份热忱,甚至跟文字建立出一份深厚亲切的关系。

《独臂刀》开创新武侠先河

倪匡不止在文坛贡献良多,他在影坛一样影响力惊人,不管是自己撰写剧本还是改编其小说的电影,产量和质量都不比他的小说系列逊色,他的作品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其中一块不可撼动的重要基石。而要说倪匡电影,一定从1967年的《独臂刀》开始。大家提起《独臂刀》第一时间会想起张彻如何打开新武侠电影先河,又或王羽演的方刚如何英雄盖世,鲜有人提及此片的编剧正是倪匡。据蔡澜在书中提及,从香港峨嵋影片公司拍摄《射雕英雄传》开始,不少电影公司陆续改编金庸小说电影取得优异票房,邵逸夫当然也想掺一把,同场开会的倪匡听罢却哈哈大笑,说金庸小说无论篇幅跟武术招式呈现的都难以改编成电影,邵逸夫问他怎么办,结果倪匡决定自己来写。他拿了《神雕侠侣》中杨过断手的形象写成故事,将杨过被郭芙断臂改成方刚被师父独女齐佩(潘迎紫饰)在羞愤下断其臂,然后再用亲父的断刀习成独臂刀法「侠斩」。不过倪匡后期在访问中称,他原来写的《独臂刀》剧本被张彻大幅修改,到底当中还剩下多少是倪匡构想,便只有他俩才知晓。

13年写下300多部前卫剧本

《独臂刀》成为倪匡创作的第一份电影改编剧本,票房过百万(60年代文员月薪约100元),亦开创新武侠电影的先河。之后的13年,倪匡共写过300多部剧本,当中涉猎题材广泛,包括华人历史上第一部超人特摄电影《中国超人》、香港科幻怪兽电影《猩猩王》;刘家良执导、刘家辉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及《少林搭棚大师》(后来刘家辉成为荷里活影迷的功夫大师,周星驰《食神》中的少林十八铜人相信也是取材于此);由甘国亮主演,集SM、人兽交、色情与暴力于一身的《蛇杀手》;邪典电影中的经典《五毒》、《降头》;李小龙最经典的两出功夫片《精武门》跟《唐山大兄》,还有《十三太保》、《刺马》、《洪拳小子》、《天涯明月刀》、《洪熙官》、《烂头何》、《五郎八卦棍》等,出出都是经典,全都出自倪匡手笔。另外改编他小说的电影则有被倪匡盛赞「就算光头都一样咁靓」的林青霞主演的《六指琴魔》。当年的社会气氛相对今日开放,倪匡的剧本每每挑战电影尺度底线,所以才有这一系列题材光怪陆离、镜头五光十色的前卫经典。

许冠杰高山症不再精灵

倪匡除了撰写剧本,他撰写的小说也屡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单是《卫斯理》系列便被改编了很多次,最为人熟悉的有1987年由泰迪罗宾执导、许冠杰演卫斯理的《卫斯理传奇》。此片异国色彩浓厚,由倪匡亲自根据《天外金球》小说改编,因此充满浓浓原著色彩,有武斗有奇情有科幻,小说中的角色白老大、白奇伟也有登场,演白素的王祖贤当然艳压全场,不过跟原著白素冷静温文的设定有点落差。更可惜的是因此片前往尼泊尔拍摄,阿Sam因不适应天气而患上高山症,最终要休养大半年,之后他再演出时,不少镜头都见到他神情恍惚出现疲态,失去昔日精灵鬼马的飞扬神采。不得不提此片主题曲《宇宙无限》,由一段非常长的intro开始,然后响起阿Sam唱出林振强的歌词:「星空可有一对手~承担起这没边缘宇宙和运转地球~」向星空质问世界第一因,甚有倪匡科幻宇宙观的韵味。

原振侠卫斯理携手血杀恐怖怪物

第二出是1986年的《原振侠与卫斯理》,其概念就像是如今Marvel《Avengers》两大超级英雄联手,在当年甚有Gimmick。不过看毕电影你会发现有一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因为主角其实只有原振侠,卫斯理只在中段和结尾客串出场,不过当年大家都很想欣赏到周润发演卫斯理(最红演员搭最红小说角色)。同时钱小豪也是当时得令的小生,由他演风流倜傥的原振侠最适合不过。原著改编自小说《血咒》,戏中围绕南洋巫蛊之术,当中出现很多不同的降头,如小鬼降、鬼面降、黑心降、血咒,不少中降者都肠穿肚烂,场面骇人;钱小豪中血咒身体疯狂爆血甚为恐怖,更出现会咬人的骷髅怪物,让人胆颤心惊;最后一幕由血淋淋鬼仔(白素养的……)大战异形怪物(真的有几分似异形)更看得人触目惊心。惟此片倪匡并无参与剧本,而是由阮继志及王晶改编,算是还原倪匡小说世界中的恐怖血杀元素。

钱嘉乐李子雄的另类卫斯理

其他电影方面,钱嘉乐跟李子雄也分别在《卫斯理之霸王卸甲》及《老猫》饰演过卫斯理。《霸王卸甲》改编自小说《风水》及《手套》,倪匡有份参与改编,由徐小明监制及导演,他自己更饰演卫斯理好友陈长青;《老猫》中李子雄的形象个人认为跟小说卫斯理形象最为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电影找来日本大师樋口真嗣担任特殊技术监督,樋口真嗣正是从《哥斯拉》、《日本沉没》到近年跟庵野秀明合作《真.哥斯拉》、《新.超人力霸王》的日本特摄电影第一人。因此《老猫》的特技效果非常卓越,尤其书中写得像武侠小说的猫狗大战一幕,电影拍得精采绝伦,还有那只栩栩如生的外星生物,即使跟当年《怪形》一类荷里活电影相比也绝不逊色。

罗嘉良余文乐成失败卫斯理

TVB电视剧则有2003年的《卫斯理》,由罗嘉良演卫斯理,蒙嘉慧演白素,此剧虽然也是改编原著,但重点放在推理查案戏份,卫斯理变了侦探,并将时间轴和地点搬到民初上海,在虚幻玄奇方面比较失色,也没有太多眩目的特技效果,没有怪力乱神很不「卫斯理」。近年王晶相中中国市场喜欢倪匡小说,因此频频改编其作品,包括电影《蓝血人》及电视剧《冒险王卫斯理》,分别找来刘德华及余文乐演卫斯理,不过因为电脑特技太过儿戏,而且情节支离破碎,气氛营造强差人意,令观众难以投入,不被卫斯理Fans所接受。

《原振侠》黎明乱入良辰美景

卫斯理以外的另一经典《原振侠》,则于1993年由TVB改编成电视剧,由黎明饰演原振侠。因为原著中原振侠身边出现大量美女,因此非常适合当年还是盛产女星的TVB制作。剧集分别找来李嘉欣演黄绢、王菲演海棠、洪欣演蓝绫、朱茵演云彩,四位当时都初出道不久,演戏也是边拍边学,但也成为剧集一大亮点(演得最好是朱茵,最喜欢看当年演技跟年纪都非常青涩的王菲,当时还是叫王靖雯),剧集还加入了《卫斯理》系列的角色良辰(刘秀萍)美景(胡樱汶),阵容可谓相当庞大。说实在以当时的资源和技术来说此剧拍得不落俗套,支节丰富又不失玄幻感,黎明也演到一份侠客的况味,加上当年作为四大天王的他Fans无数,因此收视高企,令剧集成为一时佳话。如今重听《愿你今夜别离去》也会想起剧集中黎明跟王菲动画味浓厚的服饰和化妆,然后跟著一起唱:「愿你今夜别离去~但你匆匆的告退~那披星戴月前尘里~为了伴著谁~」

后记:「所以我从来不痛苦」

1998年,蔡澜曾为TVB拍摄旅游节目《蔡澜遨游三藩市》,其中一个环节探访当时移民还未返港的倪匡,主持人之一的郑裕玲问及他有关痛苦的想法,倪匡道:「痛苦分两种,一种是肉体上的痛苦,你无法避免,另一种是在头脑中的痛苦,那是一种感觉,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件事你觉得痛苦它便痛苦,觉得快乐它便快乐,你可以不从痛苦方面想,想来做甚么?想来也不会对事情有帮助。所以我从来不痛苦,我妈妈死了,蔡澜以为我很痛苦,走到殡仪馆探我,未走到门口,已听到我在哈哈大笑。」

倪匡为古龙写悼文曾经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他摆脱了一切羁绊,自此人不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自由翱翔于我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他的作品则留在人世,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写下过那么多好看之极的小说……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如今一看用来形容倪匡原来也很贴切:尽管人间已无倪匡,但每一个香港人心中都有倪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