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事件——女性题材影视剧慎防被消费

  国产影视剧创作已进入「她时代」。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一次次地打破行业预期,引发社会讨论,充份证明了「女性题材作品无人问津」是个伪命题。比如近日的《门锁》,正是一部女性题材影片,票房也不错。近几年,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涌现,电影方面,像是前两年引起话题的《嘉年华》、《血观音》,再到今年初大爆的《你好,李焕英》及黑马之作《我的姐姐》等。电视剧方面,从《欢乐颂》、《二十不惑》,再到今年的《北辙南辕》、《我在他乡挺好的》,均引起网友讨论,而《乘风破浪的姐姐》更鼓励30+女性们勇敢展示自信与美。
  女性题材在影视剧的各个方面都开始更多地发挥着其特殊价值,影视剧作品已讲了那么多男性英雄的故事,是时候去听一听来自女性的声音了。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随著女性议题的盛行,也存在着被消费的可能。
  对影视行业而言,创作有其自身规律可言。《你好,李焕英》爆了,人人都想拍母女情的故事,到现在却没有一个做出来的;《欢乐颂》第一季火热,第二季的口碑却大幅下滑;《浪姐》火了,其他30+女性竞演类节目无一再达到这一高度。一部作品的火爆不仅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更是自身实力和外界运气综合决定的结果。一味的模仿或者说跟风,并不能促使这一个题材走上健康的创作轨道,只会出现愈来愈多千篇一律之作。其次,有很多人会藉著女性题材的红利,用来包裹输出其他方面的观念和议题,这其中有很多甚至与女性议题相去甚远,甚至刻意制造性别对立,从而让本就敏感的性别话题再陷入危机,成为一些唯利是图之人攫取利益和流量、博得关注、甚至制造对立工具。
赵文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