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由家开始——创伤后成长的秘诀

  我曾经在专栏中谈及「创伤后成长」,有读者希望我能多作介绍。心理学界认为,创伤后成长是指人在经历死亡或严重伤害的相关事件后,出现积极的心理变化。「成长」分为五个层面,包括「更懂得把握生命」、「更享受人际和亲密关系」、「发现新的可能性」、「发掘更多个人潜能」,以及「心灵顿悟」。剧变过后,有些人在五个层面都有成长,有些人则只在几个层面发生改变。
  创伤过后,要从心灵废墟中从新站起来,需要具备三个要件:第一是身边人的支持,如家人、好友的协助;第二是拥有信仰或信念;第三是认知调适改变(adaptive cognitive coping),即是不愿被不幸击倒的信念。「创伤后成长」较为容易发生在某些类型的人身上,包括对事物保持开放态度的人、个性外向的人,以及女性。因为他们通常比较愿意敞开心房,对外求助。
  有一点要留意,促使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幸存(surviving)的过程—尝试与创伤抗争、最终幸存下来的过程。这个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长。一般而言,很少人会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尝试给创伤赋予意义,或从中寻找创伤的好处,但这种成长是真实存在的。
  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都是并存的。不过,正面、负面影响的比例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能够不断通过「幸存」的过程,克服负面影响,让自己产生更多正面影响。有心理学家在其研究的案例中发现,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之七十五的幸存者曾经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
张笑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