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读智者之言 信理性之光

  最近读了一篇哈佛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Ezra F. Vogel )的访问。他接受内地《环球时报》专访,详细讲述中美关系的种种问题。 

  傅高义是社会学大师,也是著名的东亚研究学者,精通日语、汉语。他在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和一九八九年出版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都是我读大学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巨著。我大力推介大家看看傅高义的访问,借此加深对中美两国制度的了解。

        当年傅高义对日本的管理制度评价甚高,但在一九八五年,美国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迫令日圆大幅升值,直接阻断了日本经济进一步超越美国,直接造成日本的「迷失三十年」。大家当然也很想看看傅高义这位东亚研究大师,如何看待美国如今同样想阻断中国挑战美国地位的行为。

  傅高义比较了现时中国和当年的日本,说有四点不同。一、美国和日本是军事同盟,美日的安全合作持续到今天。二、日本当年在美国建立大批工厂,几乎每个州都有,为美国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却没有。三、日本经济泡沫在一九八九年前后破裂,而他不认为中国经济会爆破。四、中国的增长潜力比日本大得多,中国经济可能持续增长,并在未来超越美国。

  傅高义的结论是美国很难接受被中国超越,但必须学会慢慢接受。当中国超越美国的时候,中国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那是美国人非常不安的时刻。他认为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让这个过程显得更「平滑」,例如在美国建立更多工厂、允许美国公司在中国公平竞争、购买更多美国商品等。但也必须承认,即使中国做了所有这些事情,问题仍然会非常棘手。

  大师就是大师,傅高义用了短短的几句说话,便总结了中日处境的相异之处,但他就美日军事同盟方面没有讲得很白。他没有说出口的是,战后美国包办了日本的防务,日本根本不能成立完整的军队去捍卫国家安全,而中国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实力。当年美国要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这个城下之盟,日本没有条件去抗拒。相反地,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能够奋起对抗,这是中日两国处境的最大不同。

  傅高义深入分析了中美的制度,他认为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做得非常好,在基础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素方面,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经济改革亦令到大多数人受惠。

  相反地,美国在上世纪十七年代到八十年代,从工业经济转型到服务经济的转型方面做得不太好,令到社会上的富人愈来愈富、穷人越愈来愈穷。而美国贫富差距扩大,是多人支持特朗普的重要原因。傅高义形容特朗普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讲到中美两国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中国领导人现阶段的另一个历史任务是要阻止贫富差距扩大,要想办法创造新的服务型经济和新的就业形式,让科技发展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提供工资差距不太大的就业职位。至于美国,现在的确存在严重问题,但他认为美国有改革和改善的能力。美国要寻找一条新经济道路,以解决过去无数年都没有成功解决的问题。他不承认美国将走向失败,但认为美国应该接受中国崛起,争取与中国更好地打交道。

        傅高义作为一名美国学者,当然由衷地喜爱西方的民主制度,但也看到这个制度在美国运行时带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或许他也不太喜欢中国的制度,但觉得中国实在做得太好,在过去几十年,能够很高效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穷差距不至于扩展得太大。

  三十多年前我读大学时,西方对极权国家领导人的批评,现在用在特朗普身上,完全用得上。当年说极权国家领导人不断说谎,他们只重视经济不重视人命。这些不幸情节,现时在美国正全盘上演。而中国却在做相反的事情。

        在如今倒错的世情中,读读傅高义的访问,觉得真是理性的纶音,亦令人相信理性会战胜黑暗,希望长存。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傅高义。
傅高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