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捉错目标轰错靶
人大订立港版《国安法》,法律界针对法例说明猛轰,一时间炮声隆隆,中央也煞有介事回应。部分法律界人士不接受立法已在意料之外,但今番攻势拣了委任法官做重点,就有点奇奇怪怪。
法官委任非最核心
港版《国安法》如箭在弦,无论建制与反对派都非常关心,两者焦点不一样,但当中也有共通点,譬如说法例有几辣,是否会即时执法「拉人封艇」等。与熟悉外国政府或反对派思维的官员谈起,他们都对立法和执法有关注,但法官委任看来就并非他们最担心的地方。
自人大确定立法后,各方对立法和执法都表达过不同关注,譬如是否在香港审讯、是否由警队设立类似政治部的执行机关,抑或另起山头等。当人大常委进行审议后,对法案作出重点说明,随之公民党对法官委任表示关注,之后前任大法官李国能又发声明。不过,外国或有可能会受法例影响的人士,却似乎未必认为这是重点。
反对派的大状质疑由特首委任法官审《国安法》,最开始有点捉错用神,以为是特首钦点个别法官审个别案件,于是挥军大进。不过,特首后来澄清,这与现在委任法官制度相近,方案与李国能的建议差别不大。不过,反对派看来是大军已出,就坚持打到底,于是继续砌下去,高叫安排影响司法独立。
法官无谂过做被告
然而,无论公众抑或自己对号入座觉得受影响的政治人物,对这个议题有多关心,便令人不无怀疑。说到底,香港的法院运作多年,没出过大问题,无论外国抑或一般人,觉得出事的机会相对细,何况,现在特首透露不是针对个别案件拣官,这又值得有多大担心呢?
如果说委任法官不值得太担心,甚至是伪命题,法律界内的反对派为何会劳师动众猛轰呢?一个可能是他们对法例草案不掌握,当草案说明出来急就章回应,就把安排理解为针对性拣官,锁定目标猛炸一轮,就算发觉不是重点目标,都只能继续,大律师公会后来坚持不接受林郑的说法,就有点这个味道。另一个原因是像李国能本身出身司法体系,从没想过自己成为被告,关心的只是法官或法院的权限,于是就把焦点引导到这个范围,实际上对普通人而言议题就有点离地。
对委任法官有质疑,砌落有点搔不着痒处,按照反对派一贯策略,就是把问题简化为口号,指控做法影响司法独立,期望以洗脑式的指控达到反对的效果。
已经松章不怕解释
《国安法》出台,反对派不收货在中央是意料中事,他们拣选委任安排发炮,中央乐于解释。从草议法例的过程,司法人选的拣选有过精密的思考,譬如如何避免双重效忠、保证法官熟悉相关范畴等。一如人大常委谭耀宗所说,草案在不少安排上考虑过香港的情况,作出了宽松的安排,包括没有明确排除外籍法官审案,所以对手以重炮攻坚,中港政府一于兵来将挡。
齐秀峰
架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