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外劳解人手荒 大趋势利经济 | 社论

  香港人口老化,加上弱势社群院舍缺人,护理员求过于供。政府去年6月推出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前提下,外劳名额接近全数批出,还有约2200个申请因配额不足而未能获批,反映人手荒问题严重。问题还不止于此,据当局估算,未来3年还需要填补额外8000个护理员空缺,形容输入外劳护理员刻不容缓。即使劳工界有疑虑,但数据反映需求大,本地劳工无法满足,唯一出路,就是输入外劳。

  当然,以本地劳工优先入职的原则,公众支持,当局也要坚守,但实情是,院舍护理员属厌恶性工作,本地工人不会优先选择,所以,只要当局依足程序,做好咨询工作,按部就班输入外劳,公众会接受。事实上,随经济升级转型,需要高技术、创意、高新科技等人手,反之,劳动、低技术、操作型职位,本地少人问津,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影响服务质素。

  其实,香港有长久的输入外劳历史,如外佣,如果没有她们协助,难以释放大量妇女的劳动力,也不利家庭生活。又如建筑工人,当局视乎大型基建需要,有规管下输入。近期亦开始输入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现时当局「斩件式」输入不同外劳,是否需要有统一的架框,以加快处理不同行业需要,值得社会深思。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