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当红Van遇上了「范式转移」|巴士的点评

三隧分流第二阶段的分时段收费方案实施后,商用车全日划一收50元,较之前贵4倍,8条红色小巴线因而加价,每程加2至6元不等。

有铜锣湾开去荃湾过海小巴路线须全程加价6元,至29元。小巴线负责人形容这次是完全「崩围」,担心可能会倒闭。

其实在铁路交通大幅扩展下,红Van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其中一个表征是牌价暴跌。有一次乘的士时和司机聊天,他说起爸爸很聪明,之前一直揸红Van,后来买了个牌,但到2013年红Van牌价由高峰790万开始下跌,在跌了50万时,爸爸就毅然以740万沽货,将红Van牌卖掉。现在回看真是「执返身彩」,因为现在红Van牌价只是50至60万左右,跌幅超过九成,只及当年的一个「零头」,如果不沽货真是输身家,因为个牌是几百万买回来,若揸到现在变成鸡肋,真是血本都要输回去。

其实红Van牌价逐年下跌,之前已出现了一转又一转的惨蚀个案,早在2018年牌价跌至300多万时,跌幅已达一半,当时小巴业界已指出,有十架八架红Van车主决定断供,任由银行把小巴拖走,不想变负资产或上身。但现在回头看,300多万已是高价,到2022年牌价再跌一半变百多万,很多车主都变成了负资产,有商会中人表示,不少人卖楼来供会,更指有大学教授因投资买了几个小巴牌,当时利息较低时,已每月要用10多万人工来供会,相当惨情。

不过一年过去,红Van牌价再跌一半以上,一波一波的下跌,真是「输死人」。

红Van牌价暴跌九成的悲歌,除了因为本地经济和疫情影响外,更关键是近年铁路不断开新线,屯马线、沙中线先后开通,每开一条线,沿线红Van生意不止腰斩,最后就「死一批」。

观乎红Van发展状况,发现不要把一个结构性问题,看成周期性问题。经济有周期,下跌后会回升,但有些行业,其实是出现了结构性问题,这种问题叫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范式转移原本是托马斯·库恩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门科学学科基本概念的根本变化。范式转换的概念也被用于许多非科学背景中,以描述事物运作基本模型的深刻变化。

新铁路线开通,就是运输行业遇上的范式转移,对经营者是致命的打击。铁路是一个网络,互相接驳,班次固定,新铁路线一开,就会抢走一批乘客。做生意有营运成本,红Van有牌价、折旧、燃油和司机的成本,扣除成本后才是毛利,当生意下跌一半以上,甚么毛利率都顶不住,都要由赚变蚀。

红Van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看到不同行业的变化,新技术兴起就会淘汰一些行业。如果不掌握新技术,找不到新生意,过去多风光的行业,都会有被踢出局的危机。各行各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结构性竞争力问题。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