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是的,部长大人》|巴士的点评
香港回归26年,之前一路走来,越来越政治化,一直将不同的政治观念,扭曲变形,将法治扭曲成为违法达义,将政治中立扭曲成为政治作反,当假话成真话之后,真话就「无埞企」了。
如今要一步一步开展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如果说扭曲政治中立概念,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中央政策组的成员公然出席一些和政府政策相违的公众集会,还自得其乐,大肆张扬。说穿了这只是一种政治投机心态,当时反政府情绪高涨,出席这些集会深受反对派媒体欢迎,出席者自觉可以拉抬自己的人气和民望,所以高调参与。若反政府民望支持度低,这些官员哪会因为自己的理念而出席撑场。
如今特区政府要纠正对政治中立的误解,就从更新《公务员守则》开始。政府公布新一版《公务员守则》,当局曾经研究删除守则中的「政治中立」字眼,最后决定保留,加入维护宪制和国家安全要求,并清楚指出公务员不论本身的政治信念为何,履行公职时不得受本身的政治联系或政治信念影响,公务员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直接或间接组织或参与阻碍政府施政的活动。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强调,「政治中立」并非等同「不用支持政府」,公务员要对特区政府、国家完全忠诚。
杨何蓓茵对政治中立的解释是一个正解。公务员是常任制,最高职级是常任秘书长,在此之上就是政治任命官员。特首透过选举产生,委任政治任命官员,等同组内阁执政。制度的理念是特首提出政纲,由人民选出,然后上台执政。常任公务员所谓政治中立,就是不管本人私底下的政治理念为何,都要保持中立,忠实地执行政治任命官员提出的政策。
不过,之前反对派将政治中立完全曲解,认为公务员可以凭自己所谓的「良心」或「公义」,决定执行或是不执行政府的政策。当这种错误观念蔓延时,重则颠覆国家,轻则瘫痪政府,对思想的毒害极其严重。
其实西方对政治中立的理解十分清楚,从没有一种公务员凭借自己信念就能不执行政治任命官员政策的中立。英国广播公司(BBC)在80年代播出的情景喜剧《是的,部长大人》(Yes Minister),就是一个典型的写照。故事讲述英国行政事务大臣哈克的执政历程,他是政治任命部长,而协助他的常任公务员是行政事务常务次长阿普比爵士。阿普比长袖善舞,就滥权自重,通过复杂官僚程序拖延哈克的改革措施,剧情就是围绕着大臣和常务次长之间的暗斗。常务次长口说「是的,部长大人」,实际上就想阳奉阴违。
这个故事正正说明,政治中立的正解是常任公务员要听从政治任命部长命令行事,但是当常任公务员拥权坐大、阳奉阴违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流弊。所以,简单总结,政府官员的政治中立,第一要完全效忠于国家,这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其实如果不想效忠国家,就根本不应加入政府;第二就是要执行以政治任命官员提出的政府政策,无论公务员私底下投票给哪个人,甚至投给现在执政政府的对手,都无关重要,执行公职时就是要按政府政策办事,尽忠职守,高效完成,这就是公务员的基本责任。否则每个公务员都凭自己界定的「良心」办事,18万公务员有18万种良心,这个政府马上就散架了。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