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中美互动3个微妙细节|巴士的点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结束赴美访问。此次访问,是为中美元首下月在三藩市召开峰会铺路。
王毅美国之行,整体上透露出比较和谐的气氛,对骂较少,对话较多,有3个细节预示了中美关系的短期走向。
第一, 一种态度。同央视密切相关的公众号玉渊谭天提到,在布林肯和王毅会面前,双方共同在场会见记者。布林肯先简短介绍了十多秒,接着说,欢迎王毅外长到访,非常期待接下来举行建设性对话,说完便将大部分时间留给王毅。王毅结束发言后,布林肯表示同意中方的说法,并无再大大抒发美方的看法。
布林肯这种对王毅尊重的态度,是同一个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完全变了一个样。回想2021年3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初,中美在阿拉斯加安德雷奇进行首场双边高层会晤,由美方的布林肯和沙利文,对中方的杨洁篪及王毅。双方唇枪舌剑,火花四射,特别是美方提到要「用实力和地位说话」,杨洁篪大力还击,指「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拜登政府花了2年多时间,终于学会和中国打交道,知道需要互相尊重,而非凸显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理解美方的变化,提出「淡然处之」。王毅的原话是:中美关系中总会出现一些杂音,中方对此淡然处之。美方的翻译将之译为calmly,英文用语就变成平和冷静,没有「淡然处之」那种蕴含个人修养的含意。
第二, 一条红线。中方提到对中美关系要淡然处之,有求同存异的味道。但淡然处之并非毫无底线,中方亦将自己的红线说得清清楚楚。在首场交流中,王毅已提到,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看谁胳膊粗、谁嗓门大,而是要看是否遵循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界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看法)的规定,是否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
在最后一场中美交流,王毅再次提到:台海和平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台独」,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台独」,必须坚决加以反对,并体现在具体政策和行动上。中国对不能淡然处之的红线,画的清清楚楚,美方不但要反对台独,而且要说到做到。
第三, 一些行动。在王毅访美之前,中美还在晶片问题上交锋。美国公布附加对美国的晶片及相关设备的制裁,中国还以颜色,宣布禁制高端石墨产品出口。但在王毅踏足华盛顿后,双方则展示了一些友好互动,公布今年的冬春航季,中美直飞定期客运航班,有望从目前每周48班,增加70班,为两国人员及经贸往来提供更多便利,这也体现了中美的良性互动。
从这3点微妙变化,看到中美双方关系正在改善,两国正沿着中美元首11月峰会会面向前推进。不过大家要注意,拜登政府只是一个短视的政府,很多行为是为了短期的政策利益,或为民意支持而行事。现时白宫一门心思,是想促成习近平主席11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峰会,并进行习拜会,所以中美关系暂时趋向和缓,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