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JPEX激起千重浪|中环High Tea
JPEX涉嫌诈骗案不断发酵,把「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和相关的深层问题极速曝露在公众眼前。一石激起千重浪,虚拟货币交易在短时间内几乎被看成一个金融科技领域的大污点,政府如何收拾这个乱象?
由于JPEX事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巨细无遗的相关新闻报道,但虚拟货币交易爆煲问题,并不始于JPEX这间公司,去年底已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一度暂停用户提币,引发用户去信特首及报警,称事件涉及诈骗。当时政府和证监会均表示会密切留意事件并监察其对金融系统的可能影响。然而,事隔九个月,再爆出JPEX事件,政府的监管和监察到底发挥了甚么作用?
JPEX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和热议,除了是其涉嫌诈骗令不少苦主高调申诉求助外,也因其宣传策略利用了不少名人作为代言人而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热论,但真正令此话题不能「退热」的原因,是政府当局,特别是证监会的处理手法进退失据。
今天,无论是公众或传媒的焦点是除了JPEX外,还有几多问题平台?还有几多人会因投资于不知是否有牌照的平台而损手?然而,就这些疑团,证监会的回应真的是毫不贴地。
上星期二证监会和警方召开记者会交代事件,证监会表示不会公开正在申请牌照的申请者名单, 原因是「惊」市民会「误以为」这些平台可信赖。当有传媒进一步向证监会查询坊间15间交易平台或上市公司等等的表述,包括声称其机构「正申请」、「拟申请」、「计划申请」牌照等表述是否准确时,证监会的回应是拒绝证实,亦拒绝公开名单。这种回应传媒自然不收货,并会继续跟进。
在危机当前而证监会仍然采取这种毫无透明度的处理手法时,只让人看到证监会官僚而非解决问题的一面,结果是危机继续。至本周一,证监会不得不打倒昨日的我,由行政总裁梁凤仪宣布因应公众要求,于网上公布四份申请中的平台的名单,并且还将发布专门针对可疑交易平台的名单。
证监会转軚,当然是评估事态发展和公众反应而作出调整,提高透明度是平息公众质疑的重要手段,而事实证明证监会的「惊」是不必要的,因为梁凤仪本周一强调相关平台在正式获牌照前不受监管,已可针对投资者有机会误信申请牌照中的平台可信赖这一个问题作出警示,如果有投资者不理警示而继续去这些平台进行买卖,是后果自负。
证监会折腾了一个星期才公布名单,总算是改弦易辙,但一星期的负面报道,打击了公众对证监会的信任度,这种损害原本是毫无必要的。证监会若能吸取这一次JPEX事件的教训,将来要能够实事求是处理危机,才能真正挽回公众的信心。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