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真正的30年河东 30年河西|巴士的点评
杭州亚运会开幕,国家队高踞奖牌榜首,香港队开局良好夺3金(至截稿时),成绩可喜可贺。
观赏这次亚运会开幕式,感慨良多。数码人及火炬手共同燃点火炬塔「钱江潮涌」,点亮杭州亚运会夜空。
今届亚运会开幕式,与08北京奥运会的风格又有不同,今次既有江南细腻,又有数码特色。回想33年前,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其艰难程度与现在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
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正受外国制裁,再加上国力远不如今天,1990年举办亚运会,实在相当吃力。
内地《北京日报》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回顾了这段历程。1990年7月3日,邓小平视察亚运场馆,说了几句名言:「有的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可能还圆得更好一点。」
对比1990年的北京亚运及如今33年后的杭州亚运,邓小平这句感叹,更令人回味。当时中国办亚运的确艰难。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才12年,国家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首都北京的建设仍然比较落后,体育场馆更和日本等亚洲强国无法比拟。
要办好亚运,首先就是资金问题。
时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回忆说,当时举办一届亚运需要21.4亿元,中央财政只给了8.5亿,缺口是12.9亿。面对巨大缺口,只能全国筹措,从艺人义演,画家拍卖,到企业家捐助,全民慷慨解囊,终于解决了亚运会的资金问题。
第二是建设难度。
大量的场馆,要在短时间内建设起来,即使全面加班,是否能如期建好也是问题。
然而,中国就是以奇迹的速度,从设计到施工只用了3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亚运会的巨量工程建设,包括国际奥林匹克中心,亦在限期内建成,成为北京的新地标。中国如今变成「基建狂魔」,中国的高速度基因,早已显现出来。
第三是体制的优势。
中国在还是相当贫穷落后的情况下,在受到外国制裁的压力下,仍然可以成功办好90亚运,关键就是高效的体制。邓小平当时说:「这么好的亚运会建筑,是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搞出来的,而且搞得这么好,证明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搞成。」这就是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集全国之力,聚焦在发展相关的项目上,便能把事情办好。过去如是,如今更是如此。
从90北京亚运,到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广州亚运,再到今年2023杭州亚运,中国已有丰富举办世界级运动会的经验。中国如今已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如果按实际产出能力的「购买力平价」指标(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国的经济产出,早于2014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今年举办杭州亚运,对硬件建设固然全无担忧,运营的软件亦是世界一流,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绿色程度占比越来越大,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强,不但远超当年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观赏中国举办国际运动会的开幕式,的确令人有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感叹。中国由追赶到超越,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