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搞保育还是要政治稳定|巴士的点评

最近到杭州走了一趟,才发现内地保护自然生态,走得很前。

有两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

一、余村的转型故事。

在杭州外围的小镇余村,只见油油绿草地上,有很多露营帐幕,旁边还有一块块稻米田,村内除了有大量民宿式酒店外,还有很多人去露营,每天有一万个露营者的帐幕,另外还有400间特色咖啡店。

谁想到余村这个乡村生态旅游基地,20年前还充满着污染的水泥厂。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农村都很穷,余村人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致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搞了20年后,发现这种发展方式带来严重污染,不可持续。余村人狠下心,大胆决定停掉矿山、水泥厂,转型去搞农家菜去。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了余村,在村里简陋的会议室,听说余村人下决心停掉水泥厂,认为是高明之举。习近平当时就说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名句。后来这个「两山论」就成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

余村如今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去年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带来1300万元人民币经济收益,人均产值6万元人民币,也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二、西溪的城中湿地

在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首个的城中湿地,公园约68%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

现在的西溪湿地,满眼绿意与生机,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互相追逐。沈国荣是原住民渔民,亲历过西溪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回忆说:「当时沿岸过度养殖,水哪有这么清。那时候别说花香了,空气里都充满着猪粪味。」

要把一个严重污染的湖泊变成一个城中的湿地公园,搬迁一万户人,可以想像国家要花多大的力气。西溪由2005年开始改造,如今已变成一个生态天堂。

西溪湿地目前有70%员工都是原住民,湿地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旅游服务工作人员,再就业后每年增收约5万元。另外也有人把原始的农耕方式在家门口转型升级,改造成文旅产品出售,提升经济效益。

湿地环境优美,物业也在不断增值,原居民享受到生态红利,他们把房子出租,租金收入也成了村民一大增收来源,每户每年平均收取租金约20万元。

这些发展关乎一个「八八战略」,是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于2003年为浙江设计的全面规划。

8条战略中第5条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中国的特色就是定出战略,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一、二十年就见到功效。西方政治的特色是一届政府一个做法,下届否定上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就退出国际组织,拜登上任又重新加入,外国又怎信你呢?特朗普再当选,美国又退出,其他国家怎么办?

即使搞生态保育也一样,还是要政治稳定,政策稳定,否则甚么也搞不成。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