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官民同心合力应对天灾|中环High Tea

上星期四和星期五,香港经历了一次百年一遇的黑色暴雨,让香港人真真正正体验到极端天气下的雨灾有几厉害。

极端天气酿成灾害,传媒在事发后的廿四小时内,问的问题集中在暴雨预警、水浸和山泥倾泻的善后工作,但到了本周一,灾后的新闻焦点已转到红山半岛独立屋的僭建物上。有人认为红山半岛事件分散了市民对政府在世纪暴雨后善后工作的注意力,因此批评政府的力度不大,这个说法大家同意吗?

在上星期五黑色暴雨警报发出后十二小时,特首李家超在探望受雨灾影响的市民后见记者,有传媒便问了一些过去媒体对官员问责时经常问的问题,包括问责官员为何等了半天才出来交代灾情?还有特首既承认发放预警讯息有检讨空间,他和官员们会不会向市民道歉?

天灾当前,市民最重视的政府工作是甚么?当然是政府能够尽快善后,将对市民造成的不便减至最低,市面不会有大混乱情况。对特区政府这一次应对的表现,我们会打几多分?官员们真的需要道歉吗?

其实在这次暴雨之灾中,我们看见香港所面对的不便,相对于过去前所未见的强台风山竹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市面出现的混乱情况,已见政府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进步。若与其他国家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所造成的伤害比较,我们没有大规模停电,也没有大规模的交通瘫痪,我们的电力公司和公共交通服务机构与政府一样,尽量争取被逼中断的服务可以尽快复常,香港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与外国比较,见得到是更专业和更有效率,市民对政府表现相信也是正面的。

天灾造成极大的破坏,善后是必须的,但没有人命之伤,而到了周一上班日、上课日,大家基本上都可以正常上班和上学,对此香港人应该有怨言吗?还是应该感恩?有记者问官员们会否向市民致歉,但在社会上,我们实在听不到有人大声向政府问责,从很多人今天茶余饭后的话题都在点评红山半岛僭建物,也可见市民的关心点是甚么。

天灾是人所不愿见的情况,但既然天灾避不了,市民与政府同心合力去应对天灾才是最重要的。政府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市民提出改善的要求是应该的,但若要吹毛求疵,既无必要,也不会令社会有任何额外的得益。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