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鼓励生育支持雪卵是良方?|巴士的点评
特首李家超8月20日出席首场《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有逾百名市民出席,市民较少关注「高大上」问题,提的意见较贴地,比较特别的是有不少讲到本港生育率偏低的难题。
咨询会上苏小姐提出:「女性会否由大学毕业已鼓励她们先雪卵子,因为要找到合适男士结婚可能都要去到30多岁。雪卵子的费用可能做些税务上宽减。」另外亦有黎先生指出:「我自己都是3个子女的父亲,希望延长子女首年出生的免税额优惠,能够给予多数年,因为很快过一年,3个小孩很难挨。」
由于「雪卵」的话题较新鲜,有不少媒体用了来做标题。
家计会8月15日公布每5年进行一次的家庭计划调查,发现本港夫妇平均子女数目由5年前的1.3人跌至0.9人,创历史新低。其实低生育率是已发展社会的一个通病,不止香港如此,很多大城市也如此。在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农村,人力就是重要资源,生了小孩也只是放着养,额外成本不多,所以生育意愿很大。但在大城市,晚婚晚育,养孩子成本高昂,所以生育意愿较低。无论香港有甚么特别原因,都逃不出这种大城市规律。政府为免低生育率不断恶化,最后演变成劳动力、消费力急降的经济问题,都会提出政策,主要有两个方向:接受移民、鼓励生育。
每个政策都有副作用,以引入移民为例,若容许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新移民移入,有潜在的种族冲突风险。至于鼓励生育政策,最大问题是效果有限。以免税额为例,增加子女相关的免税额,对多孩子的家庭会有帮助,但其实愿意多生孩子的父母无论如何都会多生,而不是「有免税额㖞,我生番个仔攞税务优惠先」。因为育儿成本大,免税额得益少,条数无办法计。至于「雪卵」资助,就再走前一步,变成特别资助某种生育方式。
随着试管婴儿科技进步,人工受孕越来越流行;医学界受访时指「雪卵」的好处是解决女性卵子质素随年龄变差的问题。女士的卵子质素最佳为15至25岁,若能将年轻时的卵子冷藏保存,例如使用玻璃化冷冻技术(vitrification),将卵子冷冻至负180℃,数年后再用于生产,可提高受孕成功率。但「雪卵」的坏处是取卵属入侵性医疗手术,除有可能穿刺出血外,或会导致卵巢刺激过度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休克。所以是有风险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就是透过人工受孕成功怀孕,她提到除了人工受孕花费超过20万元外,受孕后更要每天打两针,3个多月内共打了200针。她认为人工受孕成本高昂,年轻人难以负担。
从政府的角度,只能从宏观上考虑。抓大放小,支援鼓励生育,而不是过度介入干预。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