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对内通关和向外通关 不能混为一谈

  香港和内地昨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深圳举行第二次专家对接会议,商讨香港和内地通关的问题,熔断机制是其中一个讨论焦点。如无意外,在十二月十日左右,香港和内地可以进行小范围通关,每日名额一千人,主要是商务及家庭等理由,有需要往来内地的人士,若进行顺利,就有机会在明年二月扩大至全面通关。
  十二月十九日是立法会换届选举日。据候选人接触选民后反映,房屋是市民关心的第一大问题,而抗疫和通关是市民关心的第二大问题。房屋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甚至纾缓,而与内地通关就有机会达到。若能成事,也总算是一个好消息。
  谈到香港通关,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内通关,是指与内地及澳门通关,另一个是对外通关,即与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关。通关这话题无可避免会受到政治影响,偏黄的人总会觉得,与内地通关,会令香港的疫情恶化;而偏蓝的人就会觉得,与对外通关,甚至容许外国人来香港豁免隔离检疫,才是香港抗疫最大的危机。
  有医学专家亦话:「本地疫苗接种率去不到百分之八十、九十,香港没有条件开关。开关对人命的代价和对医疗系统冲击的代价都不低……如与内地通关及与世界接轨,无可避免会有第五波疫情。」
  我认为衡量对不同地区开关的风险,关键该地区的抗疫情况和疫情。与疫情高发地区通关,自然会增加风险;与疫情低发的地区通关,风险不会增加,但可以便利两地人口往来,有促进经济活动的好处。
  若说香港与内地通关就有第五波疫情,又看不到有甚么理据。以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数字为例,内地新增二十四宗确诊个案,只有两宗属于本土病例,都是来自云南傣族自治州,到二十五日上海有3宗初步确诊病例。由于进入冬季流感高峰期,新冠疫情在多地爆发,中国无论如何严防死守,依然有零星病例从外地传入,在本地有限度扩散。
  内地的病例源头都是输入性,主要由回国人士带入,其中一个可能是病毒潜伏期超过二十一日,虽然隔离检疫,仍将病毒带入社区。另一个来源是来自外国的物品,例如冷冻食品和航机,今年八月南京禄口机场的爆疫,估计就是因为清理工人上飞机清洁时感染了病毒。由于内地有严格的防疫措施和超强的追踪能力,再加上随时可以启动的全民检测,即使爆疫,亦能够在一个多月内控制得住。
  香港在疫情控制和追踪方面,肯定不如内地。可以估计,香港与内地通关之后,若出现熔断,是因为香港爆疫熔断的机会较大。香港人要接受香港的抗疫能力不如内地这个客观事实,而不是随便地说和内地通关就会有第五波疫情。若真有机会出现第五波疫情,就根本不应通关。
  反观香港若和海外疫情高发的外国地区通关,爆发第五波疫情是必然结局。目前,欧洲地区出现疫情大爆发,单日(十一月二十四日)新增确诊人数大幅上升,德国确诊七点四万人、英国四点四万人、法国三点三万人,情况非常严峻。美国也开始爆升,单日确诊十点四万人。可以预计,如果香港向欧美这些爆疫地区免隔离开关,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未能形成有效屏障,确诊人数会大增,对香港医疗系统的冲击将会很大。新加坡疫苗接种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采取与病毒共存方式开关,单日有二千零七十九人确诊,可知对疫情高发的外国开关的代价。
  抗疫属科学的范畴,不能戴上政治有色眼镜评论事物,将对外国开关和对内地开关混为一谈,说通关就有第五波疫情。由于香港和内地的疫情都很轻微,通关要冒的风险较低,得到的好处较大,现时通关,是适切的时机。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