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帕奥的正名

  东京奥运落幕,接下来的是残障人士奥运会。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华文媒体,一向都简称为「残奥」,只有台湾采用音译,称为「帕奥」。
  仅从观感角度,台湾的版本明显更为细心。「帕奥」的全称是「帕拉林匹克奥运会」,译自英文Paralympic。「帕拉」一词其实有双重含义:一是取自「半身不遂」(Paraplegia),「瘫痪」(Paralysis)一词,也有同样的前缀Para,即音译「帕拉」。
  英文中以Para开头的词,字根来自于希腊文,有旁边、接近、并列、超越的意思,譬如前些年流行专家学者所乐于引用的时髦术语「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所谓「范式」本身,便已包含了接近、并列的含义,而因此有机会「转移」。
  另外还有常用的「平行」(parallel) ,若从平行宇宙的角度,更加容易理解Para的状态。因此「帕奥」一词,除了指运动员的身体特征,更重要的是引申含义,就是平行和超越。残障运动员的比赛,与一般意义之奥运会,是平行概念,而且表现在精神意志上的强壮,最终超越了残障对于身体机能的限制。
  台湾使用的「帕奥」一词,无论是翻译用字,还是语义的准确与丰富,都远胜「残奥」。「残奥」之称,除态度轻率、语感粗糙之外,也流露出思维的懒惰,甚至是价值观之局陷。一个「残」字,语义上普遍予人无力与哀怨之感,如残阳、残本、残山剩水,对于运动员的拼搏、强健、坚毅,实在有欠尊重与公允。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