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新闻稿件被丢进垃圾桶的故事

  广播处长李百全最近就任之后,港台有部份节目被抽起,原因是节目并不持平,或者部份内容对《国安法》的描述不准确等等。反对者认为此举有损港台的编辑自由。
  作出这种批评的人,对广播处长角色有基本的误解。广播处长身兼港台的总编辑,是编务的最高负责人。假若港台制作的内容出现任何问题,总编辑要负上最终的民事以至刑事责任。因此,广播处长履行总编辑职责的时候,并不是外人干涉编采自由,因为他就是编采的最高负责人。
  我也做过报馆的总编辑,每日审稿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因为稿件若出问题,无论是刑事诽谤或藐视法庭,我也会一身蚁,甚至有坐监的风险,自然不能任意思维,既要对相关的法律和守则了然于胸,亦小心把关。记者被人改稿,甚至稿件不及格被人抽稿时自然有意见,我第一个反应会说︰「最后是你坐监还是我坐监?」对方就会收口。
  我自己也做过电视台记者,在这里可以讲讲我的新闻稿件被丢进垃圾桶的故事。
  话说当年我在电视台做政治编辑,已经是中层人员。某一天写了一个政治故事,交给资深老编辑审核。老编辑只用了一分钟便看完,之后随手将稿件搓成一团,扔到垃圾桶里,并对我说:「你返去重新写过吧,故仔内容不够公正持平。」我事后检讨,该报道涉及比较敏感的政治问题,两方面的意见虽然都有采访,但其中一方的意见只写了两句,有点「大细超」,也难怪老编辑觉得不够持平。老编辑当时也顺便放钱入我袋,说电视台的管理人员,都知道要遵守广播守则,守则非常严格,一定要持平公正。若然踩过界,小则罚款,重则钉牌。老编辑的说话,我铭记于心。到今天港台也要遵守。
  近日与一位前港台高层谈起港台的问题。他认为港台的《头条新闻》这类节目,确实非常偏颇,而《铿锵集》应该没问题。我对他的讲法不敢苟同。我看过几集《铿锵集》,例如「七二一白衣人事件」,有专集报道,但所谓的「八三一太子站内打死人」,却根本不去追访。假若《铿锵集》的制作人员,用调查七二一的心思去调查八三一的「死人事件」,例如尝试找出当日在太子站谣传被警察「打死」的六个人究竟是甚么人,尸体又去了哪里?我就同意《铿锵集》是客观公正了。直到今天,香港仍有很多市民认为太子站内有人被打死,但相关的编采人员都心知肚明,知道太子站内根本没有所谓的「打死人」。我和前港台高层激烈讨论,我认为新闻从业员只选对自己的政见有利的题材做深入调查,对自己的政见不利的题材却视而不见。单是选择题材,已有失客观公正。
  二〇一九年香港那场反修例运动,令很多香港人头脑发烧,很多专业人士从医护到新闻从业员,都失去了应有的理性,思想完全政治化,事事因政治动机而行事。如果新闻从业员,他们觉得公义在自己的一边,想借助媒体发扬自己的政见,对相反的政治却十分嫌恶,不作报道,客观上就十分不专业了。港台作为一个公营广播机构,如今很多内容都过了界,违反了港台约章及相关广播规管守则。
  最讽刺的是,以前的广播处长是资深的专业媒体人士,理论上,他应该比我更清楚甚么是客观公正、甚么是专业守则,但却偏偏不敢去管理。如今换了一个政府政务官(AO)上场,才够胆「揸正来做」,重新回归应有的专业之路。
  香港人也是时候要醒过来了,要重返专业,重新遵循专业准则行事,否则,未来的香港,仍然没有运行。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