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与糖尿病息息相关 长远或增心血管病风险
发布时间:07:00 2025-10-31 HKT
脂肪肝是指过多的脂肪积聚于肝脏,令患者的肝脏发炎及导致肝硬化,长远更会增加患上肝癌的机会。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医生陈诺指出,公众大多只着眼于脂肪肝所引致的肝病,却轻视了脂肪肝与糖尿病存在共病(comorbid)关系,实际上在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出现之前,脂肪肝就会首先显现,更有不少人同时患有以上两种疾病,增加未来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
脂肪肝与糖尿病密不可分
肝脏是把血糖作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进食时约八成血糖会送至肝脏作储藏,而输送的路线则需要胰岛素帮助。陈医生表示:「若太多脂肪积聚于肝脏,就会导致胰岛素阻抗,低胰岛素的运作,令胰脏需要制造更多的胰岛素。长远而言,胰脏就会耗损而不能再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最后形成糖尿病,因此脂肪肝与糖尿病的关系可说是密不可分。」

脂肪肝越重 心病风险越高
南韩曾进行一项历时八年的大型科研,追踪七百八十万位市民的健康指数,将他们分为没有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及重度脂肪肝三组,并识别每组人士是否患有糖尿病,「结果发现不论是否糖尿病患者,均有患上中风及心血管病的风险,反而随着脂肪肝的问题愈严重,出现中风及心血管病的机会就越高,死亡率亦越高。以往公众不认为脂肪肝是疾病,但以上研究结果明显印证了,脂肪肝可以被考虑导致心血管病的独立因素,因此有需要尽早筛查及监察脂肪肝。」
肥胖、经常烟酒、少运动及已有「三高」的人均为脂肪肝的高危一族,亦有部分脂肪肝患者由药物所引致,当中包括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乳癌的药物,以上人士应及早接受肝纤维化扫描(FibroScan)检查,该检查中有两个关键指标可以直接反映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分别为CAP score和E-score,前者为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score),应低于248dB/m,否则就代表肝脏内脂肪堆积增加,脂肪肝程度加重;至于E-score(Elastography score)则用于评估肝脏的硬度,正常肝脏硬度应低于5.8kPa,当E-score超过9.6kPa时,可诊断为肝硬化。陈医生指出,「FibroScan比传统超声波更准确,而且既无辐射也不具入侵性,检查费用亦比磁力共振相宜。」

改变生活方式及服用益生菌
万一真的不幸同时患上糖尿病及脂肪肝,首先必定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患者应少吃煎炸、油腻、淀粉质过高及高果糖的食物,多吃蔬菜及多做带氧运动,例如每天三十至六十分钟跑步或游泳,有助燃烧肝内的脂肪。「若病情控制未如理想,就需要药物协助,传统糖尿病药物容易令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更上一层楼,形成恶性循环,新一代药物GLP类的药物能同时控制血糖及减重,临床研究指出改善脂肪肝情况亦很快,患者可以请教医生,再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近年研究指出,当肠道中益生菌与坏菌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引发不同的代谢综合症,包括脂肪肝、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因此要解决脂肪肝问题,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饮食、运动及服用益生菌等补充剂等,益生菌在未来治疗脂肪肝方面或许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可能仍须更多大型研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