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健康肠道微生态 有助提升心智健康

更新时间:07:00 2024-10-04 HKT
发布时间:07:00 2024-10-04 HKT

儿童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之一,保护他们的弱小心灵,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是今天重要的课题。要如何处理儿童心理问题,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且明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的挑战。同时,近年医学界发现原来肠道和大脑关系密切,有「第二大脑」之称。今期就让精神科专科医生张正平为大家介绍一下健康肠道如何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

孩子最重要的 三大人生阶段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力逊(Erik Erikson)创立的「人生八阶」心理发展理论,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危机,若能克服这些危机,将有利于之后的成长。张医生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比较重要的是学前期(四至五岁)、童年期(六至十二岁)及青年期(十三至十八岁)。

「学前期的小朋友开始好动,开始自发地想去接触一些不同的事物,想去探索一下周围的环境,作为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指引,令他们完成自己的目标,让他们获得自在的感觉。如果家长不断地限制他们,会令他们觉得内疚、自责,变得压抑而变成甚么都不敢做的状态。去到少年期差不多就是入读小学的时期,这时他们相对地会比较勤奋、更加努力,家长要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赞赏,让他们知道努力会被肯定;相反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不断地被批评,会使他们变得自卑,认为自己甚么都比不上别人。青年期就是他们面对自我认同的时候,这段时间他们要厘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透过不同的尝试去发掘更多方面的自己,他们便可以建立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容易徬徨迷失的时候,家长要特别留意。」


儿童情绪问题 宜及早处理
于过去数年,无论儿童或青少年患情绪病的数目都在增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常见的儿童及青少年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年轻人有情绪障碍,随时可做出自残行为,部分青少年的自杀个案更是因情绪病而起。

那么是不是「不开心」便代表有情绪病呢? 当然不是!人有喜怒哀乐,张医生以一套美国卡通片作例子,小女孩有五种情绪 ─ 开心、惊恐、躁底、憎恨及忧愁,每种情绪都有其重要性,人不可以只有开心的情绪,伤心会哭也是一种释放。了解小朋友失落的原因,加以疏导,亦是小朋友健康成长的一个过程。反之,若是处理不当则小朋友有机会出现情绪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

儿童出现情绪问题成因很多,张医生观察到最常见是父母缺乏鼓励和包容,导致小朋友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哭喊时只会被骂等等,进而变得没有自主性和自信心。情绪的问题同时会使小朋友出现其它困难,例如失眠、专注力不足,社交困难等等,并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进度。父母多陪伴孩子身边,有助减少情绪问题,不过张医生明白香港人生活忙碌,很多父母皆要外出工作,与子女相处时间自然不足够,因此捉紧相处时候的交流变得十分重要。与他们一起在公园玩耍,或者多做一些互动活动,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奶咀」,善用亲子时间彼此了解,便能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父母多陪伴孩子身边,有助减少情绪问题,即使生活忙碌,也应该捉紧相处时候的交流。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奶咀」,善用亲子时间彼此了解,便能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父母多陪伴孩子身边,有助减少情绪问题,即使生活忙碌,也应该捉紧相处时候的交流。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奶咀」,善用亲子时间彼此了解,便能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健康肠道有助改善 认知能力
上文提及患有情绪病的小朋友很经常出现肚痛和胃口差的问题,这个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负责处理情绪的大脑和肠道虽然相距甚远,但两者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医生表示:「有研究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衡和情绪病有关,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而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例如汽水、油炸及加工食物,会导致肠道增加坏菌,影响消化、免疫系统,甚至情绪。而小朋友通常都偏爱零食,反而抗拒正餐,都是令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因之一。肠道微生态影响到儿童的认知功能,例如改善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可以促进他们的脑部发展。」肠道对情绪的影响,还体现于可以影响情绪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原来这些能令人开心的物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除了大脑能产生它们,更令人意外的是九成的开心递质是由肠道生成的,难怪肠道会被看成是我们的第二个情绪系统。

小朋友大都偏爱零食,但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影响消化、免疫系统,甚至情绪。
小朋友大都偏爱零食,但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影响消化、免疫系统,甚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