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联谊总会郑裕彤中学|STEAM 融入服务学习 培育心系社会新一代
发布时间:09:47 2025-10-09 HKT
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青创)致力培养新一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未来发展发掘人才。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青创大赛的顺德联谊总会郑裕彤中学,以「科技为民」为理念,将STEAM教育与服务学习深度融合,不仅培育学生的学术能力,更引导他们走进社区,实践社会责任,传承文化精神。学校致力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实作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建立正确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与服务并重 学习更有温度
副校长谭卓嘉表示,学校名称中的「S」代表「Supportive」,寄寓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后,能够积极回馈社会。学校在STEAM及体育领域已有稳固基础,近年更融入人文关怀,透过跨科协作,将国民教育与中华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其中,服务学习成为一大亮点——学校与理工大学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所学服务社区,并在过程中领悟书本以外的价值。


以科技温暖长者心 用故事传承历史情
去年,学校推出以长者服务为核心的跨科专题,与邻近安老院合作,设计一系列暖心活动。谭副校长分享:「学生访问九十多岁的长者,记录他们的生命故事,不仅锻炼中文写作能力,更透过长者亲述抗战经历,深入了解香港与中国近代历史。」此外,同学运用师兄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设计互动电子游戏,鼓励长者多运动,同时提升STEAM应用能力。

项目还安排学生为长者设计家具,改善生活环境。视艺科主任马世创老师指出:「我们引导学生不只追求创意,更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平衡设计美学与实用性。」谭副校长补充,学生运用健康科学知识与长者沟通,过程中,不少内向的学生逐渐打开心扉,学会与长者建立情感连结,展现出成长的可喜转变。
竹棚保育计划结合科学、建筑和文化保育元素。
竹艺承传文化 创意连结社区
新春期间的中华文化周,学校推出「竹棚保育计划」,结合建筑与艺术元素。STEAM科王子渊老师解释:「学生从艺术设计入手,亲手制作竹模型,从中学习传统竹棚的力学原理,理解结构与支点的平衡,最终完成大型作品并于新春活动展出。」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团队协作与解难能力,更深化对文化传承的认同。
活动当日,学生担任「新春文化大使」,向师生及区内长者介绍作品,自信展现学习成果。学校还举办与「竹」相关的工作坊及问答比赛,让学生深入认识竹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与价值。

走进云南村落 以科技守护文化记忆
去年八月,学校的STEAM与历史科尖子参加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云南义工服务学习团」。谭副校长指出,学生在六天行程中,走访面临消失危机的少数民族村落,拍摄上万张照片,运用Luma AI技术重建村落风貌,竭力保存其原始样貌;同时透过口述历史,记录当地节庆与习俗,为文化保育贡献力量。「学生住在简朴木屋,饮食清淡,过程虽艰苦,但他们对文化保育的热情丝毫未减,视之为难得的成长体验。」这次旅程不仅提升学生的科技应用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师生采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凤英女士,并利用3DGS技术制作三维模型照片,为云南仙人洞村的历史建筑物保育出一分力。

创意与关怀并进 培育未来公民
透过STEAM与服务学习的创新结合,学生不仅累积跨学科知识,更学会以同理心回应社会需要。学校期盼学生持续发挥创意与关怀精神,成为兼具文化素养、科技能力与社会使命的新一代,以行动照亮未来。
(资料由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