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创造无限可能 岭南衡怡纪念中学推动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12:55 2025-10-02 HKT
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青创)一向致力推动年轻一代发挥创意,岭南衡怡纪念中学校长王伟豪称,这跟学校透过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就如早前学校举办的学生市集上,便可看学生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独特的社徽匙扣和象征35周年的特色印章吸引了众多目光。市集透过「衡星无限、怡家有情」的教育主题,展示了学生的创意才华和实践能力,而第三届青创则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让学生可进一步尽情发挥潜能。

衡星无限 怡家有情
走进校园,从楼梯到G03会议室的艺术摆设,处处可见学生作品。王伟豪校长解释:「特意在会议室放学生作品,是想带出对他们能力的认同。」作为第二年上任的校长,他提出「衡星无限、怡家有情」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人的无限潜能和学校的家庭氛围。他说:「恒星(infinities)象征每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在学校里我看到师生展现的无限可能。」这理念不仅关注学术成就,「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感恩之心,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如果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保证成功 教育策略
王校长提出「Guarantee success」(保证成功)的独特策略:「保证成功不是靠奖项,而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其努力被认同。」因此,学校鼓励所有学生参与比赛,而非仅选择特定人才参赛,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为配合学校政策,视艺科推行了自主创作或自主比赛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主动创作艺术或参与比赛,视艺科老师加以协助及跟进,并且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校网或校园大电视。而参与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第三届青创)更是一个难得的大型舞台,让学生可以发挥创意思维和想像力,尽情展示艺术天赋。
学生黎凯琳指出:「比赛培养了我的突破性思维,让我学会更有效地表达想法。」学生尹绮棱则表示:「我用心构思每一幅作品,从色彩搭配到主题表达,都希望呈现最佳水准。」这些经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AI数码艺术 学生成长
学校积极推动AI及数码艺术教育,因此视艺科与校外不同的机构合作,在课程加入AR、VR及电绘教学,并且让高中学生透过「AI艺术工作坊」学习使用 AI 工具生成图像、短片和音乐。这些跨学科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思考。
另外,视艺科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相关的培训课程。学生梁皓婷分享了参与这些课程的收获。「我今年报了电绘班,学习如何在iPad和电脑上创作数码艺术。参加这些课程,让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创作意念。」

跨科组整合 艺术教育
学校的艺术教育突破单一学科限制,采用创新的跨科合作模式。「由价值观教育组公民大使编写『衡』星无限手机应用程式,以价值观为主题结合STEM和环境科学,让学生了解香港光污染情况及关注可持续发展,并以跨科组协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光污染研究、价值观、视觉艺术、英文科和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应用程式已在主流网上商店上架,我们期望将学习成果推广至社区。」王校长说。
另一个跨科合作案例是「中一故宫博物馆的文化专题研习」。中史科培训故宫学生文化大使,带领中一学生参观故宫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中文科透过读本教学,讲解故宫的建筑特色;电脑科则运用3D技术创作故宫文物,最后视艺科加以转化,运用创意及视觉元素进行再创作,并配合文字解说,形成完整的学习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学习活动 学生市集
学校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和初中商业科每年在校内都会举办学生市集,让修读本科学生透过设计和销售原创作品,把学科知识加以应用及实践。王校长亲自支持学生创作,是对学生创意的最佳肯定,体现了「保证成功」的教育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校让学生全面参与从标志设计到产品制作的各个环节。
王校长总结他的教育理念:「学校希望培育的不仅是有才能的人,更是懂得感谢栽培他们的师长、有情有义的人。」岭南衡怡纪念中学推动艺术教育,正如璀璨星空中的每颗恒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学校不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艺术才华,更注重他们的品格和情感发展。每位学生如同宇宙中的星体,拥有无限潜能,而学校则是那温暖的家,源源不绝的为学生提供养份和指示方向,让每颗星星能在自己的轨道上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