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威纳博士倾注60载 在香港铸就清代货币「史记」

更新时间:22:08 2025-08-21 HKT
发布时间:19:01 2025-08-21 HKT

钱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买卖交易的工具,很难想像它竟是见证着历史变迁的载体。已故德国汉学家、钱币学家布威纳博士(布博士)却独具慧眼,看出中国钱币鉴证历史的珍贵价值,在香港花了56年,废枕忘餐地搜集和钻研清朝钱币。

布博士于2016年将毕生研究编著成《清钱编年谱》英文版,但不幸在2021年离世,遗孀蔡逸美女士(布太)继承他的遗愿,立即筹划中译本工作,并得到首位中国钱币学博士佟昱(佟博士)、花钱专家方称宇教授及多位国内钱币学专家协助,《清钱编年谱》中文版终于在今年6月在国内西安及香港同步发行,让更多中国学者学习「以币证史」,透过钱币来了解清朝政治经济历史。

布太(左)诚邀佟博士协助《清钱编年谱》中译本翻译审定工作,令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布太(左)诚邀佟博士协助《清钱编年谱》中译本翻译审定工作,令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补全清朝帝国历史
先说布博士对清朝钱币产生兴趣的原因︰中国自秦始皇登位后立即统一货币,其后每个朝代都有其货币,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仅有的现象,但可惜货币在研究中国历史中被严重忽视;而在布博士研究清朝帝国历史时,也发现了许多历史资料和文献缺失,触发他下定决心从清朝货币着手 — 布太忆述,当年布博士曾豪言跟她说︰「中国人没人做到的,就由我来弥补完整清朝历史史记吧!」

布博士研究清朝货币的历程也有如电影桥段,有布太这位贤内助相助,让他可专心一致学术研究工作,而每一次遇到瓶颈位总会出现贵人相助,一步一步跨过难关。如在开始从世界各地收集钱币,以及到各地博物馆研究之初,一位香港商人从印尼购回7吨约200万枚清朝钱币,并允许布博士挑出研究所需的钱币,这为他提供大量重要实物研究,成为构建清代货币编年体系的关键基础。更难得的是,布博士是手工筛选出近10万枚具有研究价值的标本进行研究,这些钱币需要按照92个地方钱局的铸造特征进行系统性分类,并精确对应到清朝295年的历史时间轴上。
 
20年求文献对证
第二次瓶颈位,为布博士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20年之约」。布博士纵使已有多达10万枚清朝钱币,亦已按年按钱局排列次序,唯他认为仍欠缺足够的历史文献去反复引证研究结果。哈佛大学清史专家费正清教授建议他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求助,寻找相关文献,岂料对方回复并无资料,但布博士却置信不疑。结果一年复一年求助,但一直未果。直到20年后的一天,收到电报通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因为装修而发现大量秘藏清朝户部文献档案,详细记录了清朝每年的铸币报告,布博士借此获得2838卷、6840条关于制钱鼓铸的《户部内阁题本》、《户科奏折》、《朱批谕旨》、《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等,汇集成60册长达43000余页的档案资料,这些一手档案记载了从康熙五十四年到宣统二年间,各地钱局铸行钱币的真实过程、铸造数量、成本与利润,以及货币发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等。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清朝钱币文献资料库,为布博士的版式分类与编排提供了准确的时空座标,也为解释版式变化背后的历史原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布威纳博士 Courtesy of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布威纳博士 Courtesy of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为历史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清钱编年谱》这部著作首次系统性融合清代钱币实物与档案文献,构建了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宣统皇帝退位,贯通整个清朝历史周期的钱币编年体系,从根本上将清代钱币研究提升为一门融合考古学、历史学与计量方法的严谨实证科学。他的研究在这部巨著不仅深刻改变了学界对清代钱币的认知,更在多个领域树立了典范,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开辟了崭新路径。

佟博士表示《清钱编年谱》首次揭示了钱币版式的科学内涵,在钱币铸造过程中传递的资讯,如国家的法统与制度、铸币标准、文化理念、艺术审美等,都是通过最初的钱模设计,使其具象化之后,再经翻模、浇铸才得以最终呈现,然后通过对大量实物的聚类归纳来复原钱模设计及选用的过程。以此为鉴,有助于追溯古代钱币发展的详细过程及演变规律,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真实历史。另一方面,布博士凭开创性的「按年分版、逐年研究」新范式,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清代钱币标本库和档案资料库。

引人入胜的清朝历史事迹
此书不仅对于整个史学方法论有重大的贡献,透过钱币弥补宏观历史叙事与微观实践之间的鸿沟,也引领读者如追看清朝大事记一般,从中不断发掘出新乐趣,越看越引人入胜。例如根据顺治朝内阁题本的记载,顺治初年,清政府为应对私钱、废钱泛滥所导致的官铸制钱贬值的危机,分别于顺治二年(1645年)和八年(1651年)两度推行制钱增重政策,将标准重量从顺治元年的一钱逐步提升至一钱二分五厘,并勒令各地钱局遵照执行。然而奇怪的是,这一调控政策实施后,非但没能有效缓解危机,钱价反而从顺治二年的每両白银兑700文,暴跌至顺治八年的1600文,与同期废铜的官方收购价持平,这反映出由政府信用所构建的制钱价值体系的崩溃。除此之外,读者还能在书内找到更多有趣的清朝历史事迹,也逐一发现原来小小钱币中隐藏了鲜为人知的密码呢!

《清钱编年谱》一套两册,当中《清钱编年表》内附53张各朝的铸币拓图,每张编年表宣纸上的钱币均以实物原大拓印上, 展示了布博士给读者完成重要使命︰任何人持有一枚清朝钱币,都可以在这53张大年表上找到答案。

若想订购《清钱编年谱》,可直接联络布太蔡逸美女士
电话: +852 9030 6259
电邮: [email protected]
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https://cup.cuhk.edu.hk/ChingC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