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盛宴 舞乐诗情精彩呈现 第二届中华文化节6月隆重展开

更新时间:17:30 2025-04-25 HKT
发布时间:17:30 2025-04-25 HKT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并致力推动文化发展和传承。第二届「中华文化节」将于今年6月至9月期间盛大展开!去年首届活动获得热烈回响,今年再次请来一众国际级、国家级及本地优秀的艺术家,共同呈现一连串多元精彩的表演节目,打造一场视听艺术的盛宴,与观众共同探索千年华夏文化的魅力。

第二届「中华文化节」将于今年6月至9月举行,呈现一连串多元精彩的表演节目和活动。
第二届「中华文化节」将于今年6月至9月举行,呈现一连串多元精彩的表演节目和活动。


由康文署辖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的「中华文化节」,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同时吸引并汇聚内地和世界各国顶尖的艺人和艺团来港交流。文化节让市民和旅客有更多机会欣赏不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项目,并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传承、转化与发展。即将展开的第二届「中华文化节」将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一系列延伸活动、电影放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讲座、展览,以及社区和校园活动,并邀得逾3,000名本地、内地及海外艺术家和150多个顶尖艺团及合作机构来港演出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开幕节目—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以音、舞、诗、画建构出富诗情的视听盛宴。
开幕节目—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以音、舞、诗、画建构出富诗情的视听盛宴。

 

国际著名编舞家沈伟
国际著名编舞家沈伟


推动传承与创新 说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

康文署总经理(文化节目)倪淑仪(下图)在出席早前举行的「中华文化节2025」节目简介会时表示,今年文化节的主题是「文字」,开幕节目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由国际著名编舞家沈伟创作,灵感源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音乐、舞蹈、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和武术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倪淑仪指:「希望透过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观点的结合,展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期待沈伟老师亲自指导的精彩演出。」

另一推介的守正创新作品,是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李清照》,此舞剧以当代视角呈现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坚韧精神和赓续中华文脉的情怀,透过舞蹈、音乐和舞台艺术呈现宋代美学,让观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下的连接;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则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为主线,从「十二金钗」视角重构剧情,既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致敬,亦以年轻一代视角对民族文学经典进行重新演绎。

倪淑仪指出文化的发展需要不同世代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她表示在简介会上看到学生们在舞台上表演三弦琴,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投入,认为年轻一代的参与对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文化守护者。她强调:「传承文化并不容易,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透过文化节这个平台,发挥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力量,与国际团体分享和推广中华文化,说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

康文署总经理(文化节目)倪淑仪
康文署总经理(文化节目)倪淑仪


顶尖剧团呈献连场戏宝 体现中国戏曲传承与创新

「中国戏曲节」是「中华文化节」的重要一环,今年精选6台高水平的节目,涵盖京剧、越调、秦腔、越剧、粤剧和昆剧。头炮节目为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讲述五代十国末期吴越王钱弘俶尊奉正朔、自献封疆的历史故事,表达以民为贵,追求和平安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主题,立意深远。戏曲节节目将以「三国戏」为脉络,其中由粤剧名伶阮兆辉担任艺术总监的《三气周瑜》和《长坂坡》,集合了本港老、中、青三代演员倾力演出,包括粤剧红伶李龙、尹飞燕和青年演员谭颖伦等。

谈到中国戏曲传承与创新,阮兆辉强调传统艺术的价值,认为应将传统做得更好。他指今次演出应被视为「刷新」而非「创新」,旨在将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全新面貌呈现给观众。他坦言:「虽然有许多人提到年龄层问题,我已从事72年戏剧,从小做起至今仍有捧场客。面对观众我不感到惊慌,反而担心自身表现是否够好。观众存在与否并非演员的责任,演员只需要履行本份。」

李龙认同辉哥的说法,强调演员在演绎方面应保持认真和严谨。他指:「以前的观众主要欣赏老倌和戏服,当今观众的水准和知识提高,因此演员需专注于自身表现以吸引新世代。」尹飞燕则认为推广剧应从小朋友开始,若能在他们心中激发兴趣,将有助于未来的发展,并指出要用心培养新一代演员,播下传承的种子,确保这门艺术得以持续发展。谭颖伦表示非常赞同三位前辈的看法,强调只有真挚的演出才能触动观众,并指抱持认真心态是传承的关键。

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右)、李胜素(左)
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右)、李胜素(左)

 

左起:青年演员谭颖伦、粤剧红伶阮兆辉、李龙、尹飞燕
左起:青年演员谭颖伦、粤剧红伶阮兆辉、李龙、尹飞燕

 

多角度探索中国茶文化

今年「中华文化节」特设「茶文化」系列,透过多元艺术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与现代生活的连系。由香港「文化推广大使」、国际知名作曲家兼指挥家谭盾担任艺术总监的「谭盾WE-音乐节」是焦点之一。除有香港管弦乐团的谭盾|《茶魂》歌剧音乐会外,亦有传统与现代敲击乐的对话和敦煌古谱及乐舞,包括《湘西土家族女子打溜子乐团 & 香港女子打击乐团音乐会》(包括世界首演作品《茶溜子》)和唐代遗失乐谱.乐舞《消失的藏经洞》,说好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

茶文化专家郑培凯教授于节目简介会上从历史角度诠释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郑教授表示:「茶文化除了是人际交往的良好媒介,更深刻展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从传统茶馆到现代茶饮店,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他提醒繁忙的都市人应学习「茶禅」的生活哲学,以延续这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传统。

「茶文化」系列还设有展览、讲座和示范活动。前茶具文物馆馆长林雪虹博士指出香港作为近代茶贸易的重要枢纽,在普洱茶的储存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肩负茶文化复兴的重任,充份展现了香港独特的茶文化传统,令人感到自豪。

谭盾WE - 音乐节
谭盾WE - 音乐节

 

左起:茶文化专家郑培凯教授、前茶具文物馆馆长林雪虹博士
左起:茶文化专家郑培凯教授、前茶具文物馆馆长林雪虹博士


年轻演奏家与非遗艺术的交流

节目简介会上,多名本地青年三弦演奏家率先带来精彩的现场演出,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他们将会在《太生与老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音乐会中,与香港中乐团三弦首席赵太生以及来自陕西的华阴老腔艺术家同台演出。这一安排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体现「中华文化节」的核心精神,进一步弘扬华阴老腔这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份参演的黄柏衡和杜依泽同学均表示,自小对中国文化深感兴趣,这次演出让观众更了解三弦这种乐器,透过与华阴老腔的碰撞,在以老带新的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杜同学指:「三弦的声音独具特色,演奏时能够传达不同的意境,触动心灵;每首乐曲背后都有故事,让我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黄同学则提到,通过文化节的活动,他有机会进行音乐交流,认识不同的艺术团体,从而拓阔艺术视野。

本地青年三弦演奏家黄柏衡同学〈右〉及杜依泽同学〈左〉,均表示十分开心及荣幸能够参与「中华文化节」的演出。
本地青年三弦演奏家黄柏衡同学〈右〉及杜依泽同学〈左〉,均表示十分开心及荣幸能够参与「中华文化节」的演出。


焦点城市:西安

今年「中华文化节」以西安为焦点城市,并将其代表性戏曲「秦腔」带到香港。西安演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团将演出经典名剧《周仁回府》,以宽音大嗓传承忠义精神。此外,香港历史博物馆与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联合筹划的「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天下一统—陕西秦汉文明展」,将展示秦俑及各种珍贵的出土文物。康文署与紫荆文化集团合办的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音乐事务处的《西安鼓乐》展览,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西安的文化,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天下一统—陜西秦汉文明展」展出超过百件(套)珍贵文物。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天下一统—陜西秦汉文明展」展出超过百件(套)珍贵文物。


免费活动 提高社区参与度

多项免费且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展览和活动将陆续举行,包括6月22日在沙田大会堂和沙田新城市广场举行的《多彩华艺》嘉年华,将为市民带来不同的舞台节目选段、「喜」动图书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摊位及表演等。为鼓励师生透过参与文化节活动,加深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识,今年的「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涵盖舞蹈、戏曲、戏剧、音乐、跨媒体及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并设有「校园戏曲漫游」,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中华文化节2025
网址:www.ccf.gov.hk
查询:2268 7321 / 2268 7323 / 2268 7325
网上购票:www.urbtix.hk(大部分节目门票现正公开发售)
注:即日起至4月30日期间购买指定的「中华文化节」舞台演出节目、中国戏曲节2025的「戏曲电影欣赏」及《大师传艺‧寻古知新》讲座系列可享闪购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