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全港首创胶樽大循环 饮品包装回收再造 全力推动「樽樽不息」
发布时间:08:00 2025-10-25 HKT
全球塑胶污染与微塑胶议题持续升温,城市要由「一次性使用」走向「循环再生」,须同时在源头减量、设计易回收与社区配套三方面协同前进。可口可乐香港近年沿此方向推进,透过更轻量化的樽身、移除招纸与改用透明樽等设计,降低分类与再生门槛,并重推玻璃樽与回樽机制,让重用与回收成为更方便可行的选择。

本地回收再造 源头减废
可口可乐香港宣布,针对塑胶包装的使用,已在本地建立完善的回收、再生与重用方案。在本地回收的PET胶樽,会透过其装瓶商太古可口可乐投资、位于屯门环保园的「塑新生有限公司」进行分类、清洗、烘干及制成准食品级rPET再生胶粒,经进一步加工成瓶胚,再回流生产线制成新胶樽,形成「本地回收、本地再造、本地重用」的「樽樽不息大循环」。
可口可乐公司香港、台湾、澳门及蒙古区业务副总裁惠珈琳(Karlijn in t Veld)表示:「大家享用于本地生产的500毫升可口可乐饮品及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矿物质水,所使用的胶樽大部份已由本地回收的塑胶制成。透过实现『樽樽不息』,大家每次的畅爽体验,都能为香港的未来带来实质改变。」

创新包装设计 推动循环经济
可口可乐公司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李咏贤指出,可口可乐香港近年积极透过重新思考产品的包装设计,以落实源头减废的目标,同时提升塑胶回收重用的效益。例如,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矿物质水,已于2020年采用100% rPET胶樽包装;而500毫升可口可乐饮品亦于2024年采用100% rPET胶樽。公司还推出了bonaqua无招纸樽装水,雪碧及玉泉亦转用透明胶樽,借以提高胶樽的可回收性。同时,可口可乐、无糖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玉泉及bonaqua等主要品牌,亦于2022年重新推出可回收玻璃樽装,扩展可重用的接触点。
香港太古可口可乐董事及总经理高逸才(Richard Gould)表示:「每个产品包装都有其价值,应在使用后被回收再造成新包装。我们持续推动本地的塑胶循环经济,积极落实『闭合循环』,让本地胶樽能透过回收再造得以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新生。」

发挥品牌力量 推动社区回收
李咏贤指出,可口可乐香港近期的调查亦显示了市民的回收习惯与期待。该公司于2025年9月以网上问卷形式,收集1,125 COKE+会员回应。受访者当中67.29%表示「会尽量回收」饮品包装,而77.16%认为「回收设施不足或不方便」仍是最大的障碍,另有24.09%关注回收物是否被妥善处理。
为回应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可口可乐香港亦积极与社区组织合作,推动本地塑胶回收的工作,包括与「绿色未来基金总会」携手,于10个指定屋苑推行「樽樽不息 回头再见」社区回收先导计划,加强社区层面的回收支援。
李咏贤续称:「我们的产品包装,就是最大、最受注目的广告招牌。透过重新构思包装设计,并与不同的持份者合作,我们将继续善用品牌的影响力,教育及启发消费者参与回收。」
■位于沙田的可口可乐生产设施,采用本地回收及再生的rPET胶樽包装饮品。
■可口可乐香港宣布,本地生产的500毫升可口可乐饮品及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矿物质水,胶樽已采用由本地回收的塑胶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