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会 第9届「今日点子.明日改变」感创敢为 3.0 青年实践理念以创意关怀连结社会

更新时间:09:00 2025-10-20 HKT
发布时间:09:00 2025-10-20 HKT

香港小童群益会举办「感创敢为 3.0 — 青年社会创新服务奖」「今日点子.明日改变」点子发布及评审甄选日,已于 10 月 4 日在香港小童群益会总部举行。当日共有七支入围决赛的队伍即场向评审团介绍创新方案,并接受即场提问。经过激烈角逐,拔萃女书院的《Dim it Down》及香港真光书院的《真光小星星》同获金奖。两队金奖得主各可获两万元奖金,作为起动基金以测试及推行其创新计划。

香港小童群益会自 2016 年起推行「感创敢为 — 青年社会创新服务奖」,旨在鼓励青少年以同理心为起点,怀抱热诚与创意,勇于想像、敢于行动,积极参与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注入崭新思维与改变的力量。计划透过跨界别、跨平台的连系及培训,让年青人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了解,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效益。

香港小童群益会第9届「今日点子.明日改变」点子发布及评审甄选日日前圆满举行。
香港小童群益会第9届「今日点子.明日改变」点子发布及评审甄选日日前圆满举行。

展现年轻一代创新力量

本届计划吸引来自不同中学的 120 支队伍参与,围绕「人口老化」、「残疾人士的生活困窘」、「身处不利环境下儿童的成长挑战」及「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四大主题,提出具创意的社会创新方案。通过遴选,最终有七支队伍脱颖而出,于暑假期间展开社区服务研习,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实况,并与社群及导师携手完善方案。于发布会当日,七支队伍逐一向评审团介绍方案、汇报方案社区研习成果及反思所得,并接受三分钟即场提问。各队同学准备充分,表现出色,充分展现青年在社会创新上的热诚与实践力。

创意点子对应社会需求

对于今届的参赛水准,身兼评审的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表示,「每次听到参赛同学的构想都深受启发。」他指出,本届参赛队伍的方案不仅具创新元素,更留意到队伍均有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接触服务对象以了解需要,切实回应社会痛点,体现年轻人对使用者需求的关怀与理解。刘翀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非单靠个别力量,而需社区共同推动。谈及获奖队伍时,他表示,两队金奖作品构思完整、推进有序,展现强烈团队精神与活力,令评审相信方案具可行性,并有望落实于社会。他不忘寄语参赛同学持续推动项目实践,将对社会的关怀与倾听需求的精神延续下去,成为日后面对各种挑战的核心价值。

从学生创意中汲取启发

担任评审的筲箕湾官立中学校长殷见欢盛赞,今届参赛作品展现出极高水准,不少队伍的构思令她深受感动,非常专业。她认为,评审过程中不仅看见学生的创意,更从他们身上获得启发,体现「教学相长」的精神。殷校长鼓励同学把今日比赛视为起点,将项目进一步落实并做到有声有色,同时感谢老师、同工及业界友好对年轻人的支持,期望各参赛队伍的计划能顺利推进并持续发展。

另一评审陈廷骅基金会项目总裁杨惠婷表示,今年是比赛踏入第9年,感谢香港小童群益会多年来推动计划,形容这个青年社会创新平台十分珍贵,自己参与其中深有感受。她指出,年轻人展现的「同理与共鸣」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关注社会议题,更积极提出解决方案,这对业界及长辈而言都是一种启发。她认为,队伍的研习成果正正体现出人工智能或许能取代部分工作,但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呼吁青年人不要放弃自己的项目,把珍贵的创意延续下去。

(左起)陈廷骅基金会项目总裁杨惠婷女士、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先生及筲箕湾官立中学校长殷见欢女士担任评审,并为参赛队伍提供具启发性的意见。
(左起)陈廷骅基金会项目总裁杨惠婷女士、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先生及筲箕湾官立中学校长殷见欢女士担任评审,并为参赛队伍提供具启发性的意见。
参赛同学准备充分,应对评审提问从容自若。
参赛同学准备充分,应对评审提问从容自若。

金奖队分享

方案:启德夜曲
学校:拔萃女书院
团队:Dim it Down
队员:郑安生、黄靖岚、吕悦

团队以创新的互动游戏形式,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光污染对城市及居民生活的影响,推动社会关注这个被忽视的环境议题。团队表示,能获得金奖和最佳团队合作奖感到既惊喜又感恩:「我们原本没有特别期望能得奖,只想将构思落实实践。能得到评审的肯定,令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把计划推展下去。」她们指出,坊间关注光污染的组织相对较少,因此希望透过创意方式提高公众意识。团队以互动游戏为主轴,以启德发展区为体验场景,让参加者亲身感受到社区灯光过度问题的严重性。团队指会利用比赛奖金购买设备,实地于社区进行测试。第一阶段会先邀请校内同学参与试行,收集意见后再扩展至其他学校和地区,让更多中小学生参与,从体验中反思光污染的影响。另外,队员指学校亦给予团队充分支持,透过环保学会和不同平台协助推广。他们希望项目能成为连结更多学校的桥梁,共同推动社会关注城市夜光问题。
 

方案:耆老动感趣味
团队:真光小星星
学校:香港真光书院 
队员:王倚晴、温诺彤、刘美伶、梁沛融、卢芷姗、邝德姸、孙博雅、刘颖心

团队勇夺金奖外,并获最佳演绎奖及公众最喜爱队伍。团队表示:「当初构思这项目时,我们观察到很多公屋社区里的长者常长时间独坐休息区,较少运动,因此决定从这个议题出发,设计能让长者动起来、乐在其中的游戏活动。」队员坦言,筹划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起初尝试以气球游戏带动气氛,但部分长者对气球感到抗拒,我们便不断调整,最终运用长者熟识的生活用品和回收物设计出既安全又具互动性的游戏。」他们强调:「很多长者活动通常都在中心内进行,我们希望能走出中心,亲身落区与长者互动,这在香港并不常见。」团队表示,将运用奖金扩展游戏种类及提升质量。「我们希望研发更多创新游戏,让长者多活动,活络筋骨,舒缓僵硬不适,并透过与青年义工交流让长者感受到关心。」她们亦计划将活动推展至其他地区,同时透过学生会网络邀请更多学校参与,让更多长者受惠。
 

银奖队分享

方案:解惑漂流瓶 
学校:顺利天主教中学
团队:总有人在听
队员:邱颍雯、郭乐然、林庭欣、曾梓榆

团队表示,《解惑漂流瓶》的设计旨在让青少年内心的情感「漂」向社会,促进共鸣与支持。灵感源自早前「心灵电话亭」的新闻,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让承受不同烦恼的青少年有出口倾诉的渠道,并被社会听见。「我们希望借由『漂流』概念,让青少年的心声被更多人看见与理解,从被动等待倾听转为主动分享。我们亦希望社区人士对这些烦恼作出的回应能够为这一代的年青人带来新视角和思考。」她们并指:「我们到社区进行研究,主动接触机构介绍构想,发现过程中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需要不断调整。」在寻求合作与收集意见时,也曾遭遇拒绝或质疑,但最终学会以开放心态聆听与改进,并从反复尝试中找到方向。队员分享,这次经验让他们明白,推行项目不仅依靠创意,还需协调、沟通与分工。「过程中学会与商家及不同机构磋商,理解推动社会创新必须善用社会资源、聆听各方声音,并保持清晰的目的与方向,才能将理念落实于社会中,产生实质影响。」
 

方案:其实,我好想知……  
团队:拔萃女书院
团队:九灯临三亚
队员:王雨桐、唐钰苑、席恺、黄显欣、王恩翘

团队的项目《其实,我好想知……》关注家庭关系及亲子沟通,透过创意活动协助青少年以更自然、轻松的方式与父母交流,打破代沟与情感隔阂。团队以社区空间作为交流点,让素未谋面的两代人进行交流,分享各自在亲子沟通中面对的难题。为了带动交流,团队设计了结合游戏与情感表达的活动,如「对话杯垫」,活动后每位参加者可带回家使用,将对话延伸至自己家中,让亲子交流更自然有趣,促进理解。项目在研习阶段收集到不少意见。「家长表示问题卡让他们更容易了解子女想法;年轻人则感到更勇于表达自己。」这些正面回馈令团队深受鼓舞,她们计划未来与学校及社区合作,扩展计划影响力。回顾设计过程,队员坦言遇到不少挑战:「如何让活动既有意义又有趣,是最大难题。我们从沉闷的工作纸,转为以小游戏或物件引导对话,才找到突破点。」她们亦表示,这项目亦令到自己学会主动关心家人,勇于面对问题,而非逃避。队员总结:「我们希望这个计划不只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开始。只要愿意坐下来谈,亲子距离就能缩短。」
 

铜奖队分享

方案:AI情绪互助计划
团队:Edu-Harmony
学校:屯门天主教中学

针对近年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日益严重,而服务不足的情况,团队希望向青少年推广善用AI聊天机械人倾诉感受以获得即时聆听与基本支援,内容包括:AI对话分享会—以青少年的情绪困扰情景作主题学习与AI对话,并进行交流;新闻讨论提醒避免过份依赖AI;学习与AI建立互动规则,确保回应具同理心与安全性。计划同时以社交媒体推广以接触更多青少年。
 

方案:Smartphone Smart Senior
团队:Rebooters
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陈震夏中学

团队发现70–80 岁的长者在操作智能电话上面对不少困难,很易感到惊慌,因此希望透过招募青年义工及刚退休人士,于长者中心设立「手机支援站」,并以视像及实体形式提供不同功能主题的支援服务,定期举办情境模拟练习,协助长者熟习手机操作,减少他们对手机介面的陌生感与焦虑。
 

方案:处处闻童趣 
团队:芝士狗培根捞鱿鱼
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陈震夏中学

为了让家长能够从新角度理解玩乐的价值,更愿意让孩子多玩,团队与青年义工带同回收物到游乐场,结合场地设施与主题情境,引导儿童设计游戏,鼓励孩子发挥创意,促进沟通及合作。同时,义工会向家长分享如何向AI描述孩子在玩乐过程的行为,通过AI对孩子的特质的分析,加深对孩子和玩乐的理解。
 

感创敢为3.0 – 青年社会创新服务奖 」2024-2025比赛结果

金奖

方案名称︰耆老动感趣味 
队伍名称︰真光小星星
所属学校︰香港真光书院

方案名称︰启德夜曲
队伍名称︰Dim it Down
所属学校︰拔萃女书院

银奖

方案名称︰解惑漂流瓶
队伍名称︰总有人在听
所属学校︰顺利天主教中学

方案名称︰其实,我好想知…
队伍名称︰九灯临三亚
所属学校︰拔萃女书院

铜奖

方案名称︰AI情绪互助计划
队伍名称︰Edu-Harmony
所属学校︰屯门天主教中学

方案名称︰Smartphone Smart Senior
队伍名称︰Rebooters
所属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陈震夏中学

方案名称︰处处闻童趣
队伍名称︰芝士狗培根捞鱿鱼
所属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陈震夏中学

最佳团队合作奖

方案名称︰启德夜曲
队伍名称︰Dim it Down
所属学校︰拔萃女书院

公众最喜爱队伍

方案名称︰耆老动感趣味
队伍名称︰真光小星星
所属学校︰香港真光书院

最佳演绎奖 

方案名称︰耆老动感趣味
队伍名称︰真光小星星
所属学校︰香港真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