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更蘊含獨特的食用魅力。從根莖到花朵的各個部位都能轉化為美味佳餚—蓮藕脆嫩、荷莖清香、荷葉裹鮮、蓮花製膳、蓮蓬取籽,構成完整的荷食體系。蓮子特有的清苦之味被古人讚為「味苦蓮心小,漿甜蔗節稠」,這種苦中回甘的特性恰是清心降火的養生密碼。現代研究表明,甜酸滋味能有效調節負面情緒,甘美之味可緩解生理疼痛引發的心理壓力,這種通過味覺實現的療癒機制,充分印證了自然饋贈的美食智慧。
今年荷花展期間,雲南民族文化瑰寶煥發新彩,「雲嶺茶韻」非遺茶藝表演與茶文化研習課程同期亮相。遊客可沉浸式體驗三大特色茶藝:布朗族傳承千年的竹筒焙茶技藝、傣族清甜軟糯的香稻茶製作,以及還原宋代美學的「雪沫乳花」點茶藝術,從茶香中感受民族智慧與古風雅韻的交融。
茶席展演
前兩屆荷花展,茶藝大師徐國璽老師將深厚的美學底蘊融入經典茶藝,令所有臨席者都印象深刻。今年,徐老師將再度邀請有緣者共同品鑒古典雅緻的茶藝精髓。
茶藝導師:徐國璽教授
學歷: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資深教授。曾任法國—中國花、茶、香古典藝術協會副會長;台灣—德之齋書院山長;北京—龍源七號書院茶道教授;《現代蘇州》雜誌專欄作家;台灣法鼓山茶禪教等。著作:中華茶席藝術大全共四冊(一、且坐喫茶;二、喫茶美學;三、喫茶大事;四、且坐書香);易經花藝專書(居易玩花等)。
「雲嶺茶韻」雲南少數民族茶藝表演
寶蓮禪寺坐落於鳳凰山麓,其間遺存清代古茶園遺跡,群山環抱間古樹參天,雲霧繚繞處靈氣盎然。茶文化學者曾在此感懷:茶林秘境恍如穿越千年時光,重現雲嶺深處原始茶脈之壯闊。雲嶺山系作為茶樹起源聖地,孕育出獨特的山林茶韻。無論是布朗族的竹筒茶、傣族的糯米香茶,還是基諾族的炭焙茶,皆凝結着茶馬古道沿途先民的生活智慧。雲南倚邦百年茶莊傳人宋維艾,聯合雲嶺茶文化專家王宇與民族藝術研究者李芊瑤,精選各族傳統茶器,通過三幕情境劇場再現茶馬古道民族風情。以茶為媒,展現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表演者:李芊瑤
知名茶藝師;豐富的茶藝大賽編導及裁判經驗;培養持證學員2萬名。
表演者:王宇
國家一級茶藝師;雲南(茶藝)國賽冠軍。
表演者:宋維艾
雲南倚邦百年茶莊(清末石屏宋氏)家族傳人。
茶文化研習工作坊作為歷屆荷花展人氣活動,本屆推出三大核心模組:
(1)宋韻點茶研習
源自唐宋鼎盛時期的傳統技藝,通過研磨茶粉、注水擊拂等工序,在茶盞中形成綿密「雪沫乳花」。這項技藝不僅承載着宋代文人的審美意趣,更開創了將藝術創作融入茶事的典範,是中華茶道的重要歷史遺產。
(2)茶葉五感鑒評
建立科學化的感官評價體系,涵蓋乾評(形態/色澤/勻整/潔淨度)與濕評(湯色/香氣/韻味/葉底)兩大維度。專業審評師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綜合運用,系統解析茶葉品質特徵。
(3)當代茶藝實踐
課程融合歷史文脈與生活美學,系統講授六大茶類加工工藝、品質特徵及儲藏方法。實踐環節重點掌握玻璃杯、蓋碗、紫砂壺三種經典沖泡技法,同時解析茶禮文化與器物美學內涵。此外,本屆荷花展除了「茶學系列」課程,並單獨開設「茶道班」。
課程導師:金郁芳
國家一級評茶師、國家一級茶藝技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首屆評茶師培訓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中國茶葉學會專業技能水準評價員、督查員以及深圳市國際茶藝協會創始會長。
課程導師:譚穎娟
2024廣東省茶藝技師職業技能競賽銀獎
課程導師:康二(哈尼族)
國家高級調飲師、製茶師。
課程導師:馬美蘭(茶道班)
(香港)國際文化養生協會創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