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感療癒理論框架中,「意境療癒」作為超越物質感官的精神感知維度,強調意識秩序與生命覺知的深層交融。這種療癒機制通過激發潛意識潛能,促進內在認知系統的重構,最終達成情緒能量疏導與心靈維度的統一。本次荷文化主題活動創新融合禪修實踐(靜坐禪、行走禪)、經典抄錄(《心經》臨摹)及禪意講座(「寶蓮心開」系列),旨在構建從外向索求到內向觀照的認知轉向路徑——借助「以意識引導心念,以心念觀照實相」的認知模型,引導參與者在不依賴外部媒介的狀態下,通過本體存在意識的覺醒,完成心靈圖式的自我修復,印證「意識澄明處自成療癒場域」的生命哲學命題。
坐禪.行禪
凝視池塘中未放的荷苞,猶如入定禪僧。蓮與禪的緣分,早被鐫刻在千年誦念的經文裏。根系深埋淤泥卻纖塵不染,暗香浮蕩正如禪者風骨——肉身棲居塵世,靈識已遊太虛。盤坐如花苞納藏三千世界,起立若舒展的蓮葉承風微顫,俯仰開合皆是般若法相。塵世總被俗務佔盡,心魂在攀援外物間漸次乾涸。何妨暫收攀緣心,於蒲團上安住形神。待氣息凝作甘露潤澤靈府,自能在喧囂深處,窺見明月躍出蓮池,澄明心光自然生法。本屆荷花展特設禪修科目。
(1)祖師禪:一花一葉,無非般若;一步一印,盡是禪機。
(2)正念禪:坐着只是享受坐着,無處要去,無事要做;行走只是安穩行走,並在此刻的每一步抵達當下。
導師:香港寶蓮禪寺僧團、香港梅村僧團
抄《心經》
《心經》作為般若法門的核心典籍,以260字精要闡釋「照見五蘊皆空」的究竟智慧。在荷花盛放的佛門聖地,參與抄經的訪客執筆靜心,於經文字句間體悟佛法真諦。莊嚴佛像與清幽蓮池相映成境,為修行者營造殊勝的禪意空間。寺院推出的「蓮影抄經」活動承襲千年寫經傳統,近年融入茶道修心、梵唄演奏等文化元素,構建多維度的禪修體驗。寶蓮禪寺旨在通過此雅集,讓都市人暫離塵囂,在荷香墨韻中得享法雨潤心,覓得心靈歸處。活動提供特製描紅經帖與文房用具,並有資深居士現場指導。參與者完成抄寫後,可選擇將作品供奉於佛前或帶回珍藏,每份經卷皆承載着修行者的虔誠心意。
指導老師:王亦之
指導老師:謝杏麗
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碩士、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高研班結業,學修十餘年,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依於佛道、游於藝術,志以藝術啓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