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展緣起
淨 因

寶蓮襌寺是香港最著名的十方叢林,背靠彌勒山、鳳凰山,山門之前,左有天壇大佛身處的木魚峰,右有蓮花山與獅子石,諸峰環伺,宛如盛開的蓮花瓣;中間的昂坪高原,酷似蓮台,大嶼山昂平高原因而有 「蓮花聖地」之美譽,寶蓮禪寺因之而得名,意為「蓮花聖地」中的一朵寶蓮花。
早在1992年,我在斯里蘭卡完成學業後途經香港,懷著感恩的心來到心中的「蓮花聖地」—寶蓮禪寺,當時心中便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蓮花聖地」卻看不到荷花的身影? 2015年,我被推舉為寶蓮禪寺第八任方丈,就在那一年,我在心中默默發願:期盼「蓮花聖地」開滿荷花!

2022年夏,我應邀赴南京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參加第35屆全國荷花展。置身於千畝荷塘、百畝紅蓮中,賞荷之風姿,品荷花美食之香,享插花藝術之樂 … 我深深體會到,中國人千年不衰的荷花情結,孕育出博大精深的荷花文化。回到香港後,我便向寶蓮禪寺董事會表達了舉辦香港荷花展的願望,大家一致認為,在打造禪寺荷花園林景觀的同時,以荷花為載體,傳播中華文化,適逢其時。

在香港園藝學會、南天佛國文教基金和星島新聞集團擕手努力下,經過一年多的嘗試,於2023年在香港寶蓮禪寺第一次成功舉辦「香港荷花展」!伴隨荷花展,我們還舉辦了插花講座、繪畫比賽、荷花書畫展、荷花繪畫工作坊、荷文化展覽和荷花食療講座等活動,更邀得以中華花藝資深教授李麗淑女士為首的世界各地花藝專業人士展現插花及茶道技藝,深受各界喜愛。

2024年的「香港荷花展」,在上年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新的特色: 1、通過「佛説父母恩重難報經花道藝術展」和「感恩尊親茶會」解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孝親觀; 2、通過五場「荷花手機攝影講座及示範」,展示荷花之美;3、透過「步步生蓮安樂行」和「蓮花五感療癒展」,推動健康香港活動; 4、通過「七碗靜心茶流程與話術」,揭示心靈感悟之路徑。此外,澳門普濟禪院、廣東六祖古寺、蘇州重元寺和南京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也加入了荷花展的活動,顯示荷花展的生命力。

我們期盼:2027年香港回歸三十周年之際,香港有機會舉辦第四十一屆全國荷花展,向香港市民及荷花愛好者展示博大精深的荷花文化,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助力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
一、荷花與中國文化

一億多年前,荷花生長於黃河、長江流域,顯示其頑強的生命力;距今九千年前,原始人採集蓮子與藕充饑,逐漸衍生出養生保健的荷花飲食文化;距今五千年的仰紹文化遺址中,兩粒蓮子開啟了淵源流長的荷花種植史;春秋戰國時期,古淡清雅的荷花逐漸進入人們的精神世界;秦統一中國後,清新脫俗的荷花文化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隋唐以後,豐富多彩的荷花文化成為詩詞、繪畫、雕塑、工藝、建築、園林藝術家們創作靈感的來源。宋明以來,荷花成為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蓮花濯清漣而不妖,象徵清明廉潔;蓮花並蒂爾開,象徵和合美滿; 「連(蓮)貴子」、「連(蓮)年有餘(魚)」等荷花吉祥圖案,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

荷花是中華文化的聖花,體現中國特色的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蓮花有微、妙、香、潔四種美德。古人讚美蓮花,亦以「荷葉五寸荷花嬌」來比其精德,以「卷舒開合任天真」來狀其妙德,以「風飄香袂空中舉」來知其香德,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讚其潔德。可見,蓮花不僅是佛教的象徵,更是中國文化的符號。
二、蓮花與佛教
(一)青蓮供燃燈佛,法眼開而授記

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
願以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燃燈偈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 在過去莊嚴劫時,善慧童子得知燃燈佛說法,無限歡喜,一心想用鮮花去供養燃燈佛,可是這天全城的花都被大王買去供佛了。正在苦惱之際,迎面走來一王室女,手持七枝青蓮花。善慧向王室女表達了買花供佛的心願,王室女故意試探善慧, 「這七枝青蓮花專為皇室成員供佛之用,每技一百銀錢,你真的想買?」 善慧全部的積蓄只有五百銀錢,打算全部拿來買花供佛。王室女深為感動,便贈送了他五技青蓮花供佛。聽聞佛法後,心開意解,一心向道。又有一天,燃燈佛雲遊時,善慧童子發現佛前地面上有一灘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這污水一定會弄髒了佛的雙腳。就頓發大心,親身撲在地上,還用自己的頭髮,鋪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燈佛從他頭髮上走過去。燃燈佛感知善慧童子法眼已開,為他授記說:"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二)目淨修廣如青蓮,悲天憫人救蒼生

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
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維摩詰經》
蓮花有白、青、紅、紫、黃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二色最為尊貴。青蓮花,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為「蓮眼」,正如《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雲, 「一切眼闇皆清淨,目淨修廣若青蓮。」
天壇大佛眼淨如青蓮,雙目半開,垂視衆生, 表達佛陀對苦難眾生的悲憫。同樣,而今香港的社會,不少人對香港未來缺乏信心,佛家稱之為「雜念」。我們希望通過香港荷花展,以「火焰化紅蓮」的氣魄,轉不淨的「雜念」為正念,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奮力譜寫東方之珠發展的新篇章。這應是香港荷花展的初心。
(三)七步生蓮,所作皆辦

我生已盡,煩惱已滅,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阿含經》
據說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在藍毘尼園無憂樹下誕生悉達多太子。太子一出生,便有種種殊勝的瑞相:天上出現九龍吐水,為小太子沐浴,花園裡清香四溢,人天共慶。太子剛生下來,就能自己行走七步,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湧出一朵蓮花,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這便是每年四月初八日佛誕節的來歷。
「七步生蓮」並非童話傳說,而是包含圓滿、全部、完美、徹底解脫之含意。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地球有七大洲, 彩虹有七色, 音律有七聲;在人體內,人有七情六欲,因而會被氣得七竅生煙……還有撒旦有七名墮落天使、人類的原罪有七種 、佛家有七寶……所有這一切都是以「七」來表示事物的完整內含。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的「七相五公」 、唐朝時郭子儀的「七子八婿」、在民間信仰的玉皇大帝有七仙女、婦女的「七貞九烈」……所有這一切都是以「七」表示美滿、完美之意。
另外,三國時諸葛亮七擒七縱平定雲南、回教的七重天、道家的七返還丹和七大周天、佛家的禪七佛七與七死七生……都是以「七」表達圓滿解決、徹底解脫的境界。

同樣,佛家常把「救人一命」與「勝造七級浮屠」連用,指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為六道眾生居住地。眾生通過修行,超出三界外,不再受六道輪回之苦,「七級浮屠」象徵超越六道輪回,而有 「七步生蓮」之瑞相,獲得徹底解脫。
(四)拈花微笑,心燈相傳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禪宗心要
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花微笑品》記載,大梵天王以金蓮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大家靜靜地坐下來,等待著佛陀開口宣講妙法。然而佛陀只是微笑著拿起這朵蓮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佛陀他並沒有開口說法,大家靜靜地等待良久,良久……眾人越來越迷惑不解,唯有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顏一笑。佛陀便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他。這就是禪宗「拈花微笑」的公案,代表著心燈相傳,法脈相承,綿綿無盡之意。
其實,在「拈花微笑」的公案中,佛陀以蓮花為導具,說明普通人常用妄心猜度佛陀拈花之用意,因而了花與心、煩心與菩提、 是與非、成與敗的分別心,再也無法真正體驗到花與世界萬物是一如的,微笑即是花,花即是微笑;拈花的手即花,花即拈花的手;花即佛,佛即花; 煩心即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有在當下與生命直接契入——既不陷落於痛苦,亦不迷失於美妙,才能照見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輝煌,獲得終極的解脫。
(五)鮮花供佛,深觀法要

身病則痿,若華零落;
死命來至,如水湍聚。—北傳 《法句經·華香品》
每逢月圓日,天剛拂曉,一陣清脆的鐘聲打破寺中的寧靜。斯里蘭卡的佛教信徒們在鐘聲的召感之下,身著潔白的禮服,扶老攜幼,來到寺中,在佛前供上沁人心脾的鮮花,然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維,深觀法要:鮮花盛開,清香四溢,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然而鮮花易凋謝、枯萎。人生亦複如是,風華正茂之年,一心想著升官發財,榮華富貴。然而所有這一切猶如曇花一現,瞬息即逝,正如晚課警策文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首警策文,把人比喻成住在漏缸裡的魚,魚離水無法活命,而水的不斷外漏,表示魚的生命已所剩有限——日月的流逝就如同水分在減漏一般,我們的生命正隨著日昇、日落而日漸減少啊!觀蓮花,領悟人生無常的道理,便能珍惜生命,不再糾纏於無意義的瑣碎事上,而是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必能活出風采的人生。
(六)七寶蓮池,五感療癒

威德動三千,名顯如雪山,
如蓮花開敷,香氣甚微妙。—《長阿含經》
據《別譯雜阿含經》記載,有一快要失明的比丘求醫,只有聞到蓮花的香氣,才能讓眼睛恢復光明。但要想聞到蓮花的香氣,必須要到蓮花池中,「汝若欲得蓮花香者,當詣蓮花池所。」佛陀在此經揭示了七寶蓮池具有五感療癒的功能。 「五感」指眼、耳、鼻、舌、身五種人體的感覺器官,分別與荷花的色、聲、香、味、觸、法相接觸時,使我們的身心得到舒緩,從而達到療癒的目的,這對健康或者亞健康人員均有較為正面的影響。
(1) 視覺是人體五感中最主要的部分,占環境對人體五感作用的75%〜87%。人們看到七寶蓮池中青黃赤白四色寶蓮花,心曠神怡。
(2) 依據《佛說阿彌陀佛》、《佛說無量壽經》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上空飄揚著美麗的花雨,各種樂器在空中自由飛舞,不鼓自鳴,天女聞聲起舞,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迦、共命鳥等神鳥,不分晝夜地唱出柔和、高雅的樂曲,以清淨無染的梵音化導人,將佛陀的智慧化入人心,使不同根性的人和諧共處,共建美好家園,這應是音療最好的寫照。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殘荷聽雨」「雨打芭蕉」等充滿詩意的景觀也會讓人感到寧靜與放鬆,揭示自然聲景有療癒的作用。
(3) 荷花盛開,清香撲鼻,微妙香潔,能影響人的情緒和精神,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經常置身於優美、芬芳、靜謐的花叢中,能使人的嗅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感增強。近年來,寶蓮禪寺致力打造荷花園林景觀,利用「蓮香」來營造嗅覺體驗,以凸顯出禪院的芳香意境,通過蓮香營造讓人放鬆、舒適的環境,有利於促進遊客身心健康。
(4) 荷花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品嘗。 一株荷花的蓮藕、蓮莖、荷葉、荷花、蓮蓬、蓮子等皆可入菜,荷花美食的誘人味道,令人神往。從味覺美感已有研究可知,甜、酸味食物可以調節人們的負性情緒, 甜蜜的味道可以減輕身體痛苦體驗帶來的消極反應,美食確實有自然療癒功能。
(5) 觸覺一般指皮膚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體驗。平滑細緻的荷葉、嬌嫩欲滴蓮瓣會讓人感到愉快,行走在荷花叢中,近距離欣賞荷花,觸景生情,君子之風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七)蓮花化生,超凡脫俗

觀彼彌陀與眷屬,久於曩劫植洪因,
凡聖等皆同相好,人天一種紫金身,
寶樹寶樓飛寶閣,寶池寶地寶成蓮,
地及虛空賢聖滿,花中總是化生人。—《西方禮贊文》
1980年7月,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第一次訪問寶蓮禪寺時,看到客堂前一盆盛開的睡蓮,倍感親切,隨感而發,以「寶蓮」二字撰寫對聯: 「七重寶樹隨緣現,四色蓮花稱意開」,贈送本寺,大有深意,以此暗示寶蓮禪寺可廣種蓮花,再現人間淨土。智慧長老有大智慧,不久便打造了寶蓮禪寺第一個荷花池—七寶蓮池,而成香港荷花展的遠因。

四色蓮花來自《佛說無量壽經》。此經是佛對舍利弗說的一部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趙樸老對聯中的 「四色蓮花」指的是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的赤、白、青、黃四色睡蓮,其數量如恒河沙,無量無數。每一朵蓮花都住著一位修行者的蓮花化身,正如《佛說無量壽經》云, 「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佛陀講述了念佛定生淨土的因果法則,根據念佛人願力的大小、修持的勤惰、功德的淺深,而有三輩往生之不同。無論是誰,只要至誠念佛,蒙佛加被,便能帶業往生極樂,獲得具足佛相、永離惡道、遍供諸佛、聽聞正法、悲智雙運、定慧通明、智辯無礙、大悲普化等果報,最終得一生補處之位,直至成佛。
(八)千葉寶蓮,萬德圓明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
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楞嚴經》
據《大智度論》記載, 「蓮華有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人華,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菩薩華,千葉。」從人華、天華至菩薩華說明,隨著蓮花葉子的增加,人的修行階段也愈發圓滿,最終達至千葉,上升到菩薩華的高度。「多」雖然聚焦於可直觀的數量,但卻隱喻著「心」清淨層次的不斷提高。
「菩薩華」指諸佛菩薩說法度眾生時坐的「蓮花座」,有上千個蓮瓣,這正是天壇大佛座落在 「千葉寶蓮」蓮座中的出處,每一片蓮瓣上刻有捐款者的名字。「天壇大佛」正是融匯了不同國藉、不同宗教、不同種族及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心力而建成,以此善緣,寶蓮心開,必能成就往生極樂世界蓮池中的善果,並依發心之大小而有 「天華」和 「人華」之別。「天華」指人中龍鳳化生時的蓮花,有數百個蓮瓣; 「人華」指芸芸眾生化生時的蓮花,只有十餘個花瓣。盡管化生極樂世界時的花瓣各不相同,因任何一個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時時刻刻與諸佛菩薩為伴,聽聞正法,一路向上,直到花開見佛,成佛作主。同樣,我們期盼通過香港荷花展,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青年人創造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激發潛能,實現理想,擔當社會的建設者。這是本次荷花展的本意。
(九)寶蓮心開,人間淨土

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 —《維摩詰經·佛國品》
依照佛家的說法,胎生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生。欲界胎生眾生以追求欲樂為主,尤喜男女飲食之欲樂,而生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恨心、覆心、誑心、諂心、驕心、害心、嫉心、慳心、無慚心、無愧心、不信心、懈怠心、放逸心、昏沉心、掉舉心,煩惱不斷,苦海無邊。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皆是蓮花化生,沒有人我之別,更無愛欲糾纏,省去了很多麻煩。可見 「蓮花化生」的本意是將欲界眾生的染污心轉成極樂世界眾生的清淨心即可。領悟這一道理,便是寶蓮心開之時,即使身處紅塵,若能以蓮為師,出淤泥而不染,自淨其意,心淨則國土淨,清淨美好的心靈就能畫出絢麗多彩的人生,人間淨土隨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