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禪寺|結合傳統與現代化 見證香港百年發展與變遷

06月19日 列印

100 年前,寶蓮禪寺只是大嶼山荒僻山林中的一間茅蓬。經歷了農禪並重、秋期傳戒、樹立家風、造就僧才、公益慈善、弘法利生、建造大佛、萬佛寶殿等時期;今時今日,寶蓮禪寺已成為集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化於一體的佛寺;同時亦反映香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有117年歷史的寶蓮禪寺,最初名為大茅蓬,直至1924年,由第一任住持紀修和尚正名為寶蓮禪寺。
有117年歷史的寶蓮禪寺,最初名為大茅蓬,直至1924年,由第一任住持紀修和尚正名為寶蓮禪寺。

聳立於百年古剎 ─ 寶蓮禪寺旁邊的天壇大佛,不僅是香港的著名景點,更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歷時12年建成的大佛,巍峨跌坐於海拔482米的香港大嶼山木魚峰上,融合古今佛教造像藝術的精華,匯古老的青銅工藝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於一爐,是佛教精神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1963年,到寶蓮禪寺參拜的信衆日漸增多,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大雄寶殿,樓高二層,大殿下層?觀音殿和羅漢堂。
1963年,到寶蓮禪寺參拜的信衆日漸增多,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大雄寶殿,樓高二層,大殿下層?觀音殿和羅漢堂。

建大佛弘揚佛法淨化大眾心靈

興建天壇大佛的概念,原來始於1973年。當時寶蓮禪寺智慧、源慧諸位法師應日本曹洞宗邀請訪問日本,對鐮倉大佛之莊嚴肅穆留下深刻印象。諸位法師其後到訪台灣,參觀了雄偉壯觀的彰化大佛,遂想到為香港修建一尊大佛,希望透過佛像體現的穩定祥和,淨化大眾心靈。翌年,寶蓮禪寺獲得政府以象徵式地價批出地廣6,567平方米的木魚峰以建造大佛。

2014年落成的萬佛寶殿,供奉著逾萬尊的佛像,其中最大的是為「五方金佛像」。
2014年落成的萬佛寶殿,供奉著逾萬尊的佛像,其中最大的是為「五方金佛像」。

參照隋唐佛教全盛時期造像特色

1981年開始籌建的天壇大佛,是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而設計,面相是參照龍門石窟的毘盧遮那佛,而衣紋和頭飾則參照敦煌石窟第360窟的釋迦佛像,兼備隋唐佛教全盛時期造像特色,再由藝術家加以調和統一,遂成為今日天壇大佛的造型。
總高度約34米的天壇大佛,由202塊厚度由10毫米至13毫米不等的銅壁板組成。再根據佛身的不同部位,製成極為精確、每塊誤差不超過3毫米的澆鑄模具。1989年10月13日,大佛最後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並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1993年12月29日,「天壇大佛」正式開光。

完成維修重現大佛的慈祥與莊嚴

過去三十年,天壇大佛與香港人共同經歷了無數風雨,加上大佛位處的環境臨近大海,日照強烈,導致表層容易腐蝕。為免影響外觀及造成破損,寶蓮禪寺於2020年6月為天壇大佛啟動維修工程,先清除佛像上受破壞之原保護塗層和惡性銅鏽,再重新塗上新的保護物料,同時為佛前長樓梯進行美化。
工程早在去年12月已完成並重新開放,善信除了可以瞻禮大佛莊嚴佛相,由6月23日起一連十日,更可參觀寶蓮禪寺首度舉辦的「盛世荷花·福佑香江」2023香港荷花展,借荷花盛開香江之機,祈願香港繁榮穩定、和平發展。

天壇大佛去年底完成翻新工程,為大佛打磨及著色。
天壇大佛去年底完成翻新工程,為大佛打磨及著色。

 

天壇大佛去年底完成翻新工程,為大佛打磨及著色。
天壇大佛去年底完成翻新工程,為大佛打磨及著色。

 

完成維修的天壇大佛,繼續守護香港,祈願社會穩定繁榮,國泰民安。
完成維修的天壇大佛,繼續守護香港,祈願社會穩定繁榮,國泰民安。

 

更多
「盛世荷花‧福祐香江」 2023 香港荷花展 詳情 可瀏覽以下網頁:
https://www.stheadline.com/sup/polinmonastery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