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姑娘 - 饭桌变手机派对?一家人如何重拾聊天乐趣|家长教

更新时间:18:00 2025-11-12 HKT
发布时间:18:00 2025-11-12 HKT

笔者最近在餐厅吃饭时,留意到旁边一家人有趣的状况。儿子应是高小学生,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拿着筷子在吃饭;爸爸妈妈坐在对面,亦是重复着和儿子一样的动作。再继续观察,一家人全程一小时几乎没有沟通甚至是眼神接触,宛如搭枱吃饭的陌生人。

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则浸没在学业压力中,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再加上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让亲子间的对话变少。难得有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演变成大家一起沉浸在手机世界。

有时听到家长抱怨,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他们不愿意分享;亦听到年轻人抱怨,爸爸妈妈根本不明白他们,分享自己的心事一定会换来无休止的说教。沟通之前,不妨先尝试聆听和了解对方。

亲子沟通的核心在于「听」多于「说」。有时父母会习惯用命令式语言,如「快点做功课」或「你怎么又错了」,这会让孩子筑起防御墙,拒绝沟通。父母可尝试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再给建议。例如当孩子抱怨学校压力时,不要急着说「我小时候更辛苦」,而是回应:「听起来你很累,压力大到睡不好,对吗?」这种回馈,能让孩子感觉被重视及被理解。

久而久之,孩子会更愿意表达自己,而非压抑情绪,令他们无论发生甚么事,都有分享和求助的勇气。

沟通亦需要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可以设立「无干扰时间」,如每晚15分钟的家庭闲聊。全家围坐,放下手机,轮流分享一天趣事:孩子谈学校见闻,父母聊工作趣闻。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需要更多的聆听和尊重他们的想法。例如讨论零用钱使用时,父母可以问:「你觉得怎么分配比较好?」让孩子参与决策,让他们感觉被重视,亦可以培养责任感。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线: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文:Laura姑娘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Laura姑娘。

延伸阅读:
梁康民 - 正视考试分数|家长教室
凌婉君 - 培养子女的「数码素养」|家长教室
杨慧庄姑娘 - 如何化解考试与功课引起的冲突|家长教室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