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 智能耕作回馈社会|墙角寒梅

更新时间:12:30 2025-05-04 HKT
发布时间:12:30 2025-05-04 HKT

伍少梅中学本年度参加了Farmunity水耕苗社的计划,让师生学习智能耕作技术,提升他们对创新科技和绿色生活的了解及兴趣。早前,中四级吴伟浩、黄嘉干与张佳炫同学出席了由宝马山扶轮社举办的「GREEN.GEN 2025」,这是香港首个用竹材打造活动场地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共有超过80位义工参与,体验绿色生活。

同学在活动中销售利用校内智能水耕系统栽种的蔬菜,包括生菜和羽衣甘蓝等,所得收入将会用作支持蔬菜捐赠活动。还有,学校把学生种植的蔬菜捐赠给社区中有需要的人士。学生在活动中认真投入,展现了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能力,实践Values in Action,为社区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李建文 - 保护儿童 人人有责|墙角寒梅

此外,领队的黄玮俊老师同场亦参加以「培养未来绿色创新者:赋权学生的创业精神、STEM及绿色(E.S.G)技能」为主题的研讨会,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校长、老师一同向公众分享如何在教育层面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相关教学经验。

学校最新落成的智能水耕实验室(FarmLab),设有两部智能水耕机,以Al物联网系统监察及控制水耕的进度。学生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借此理解不同农作物所需的环境因素,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供应的挑战。学生尝试运用水耕机控制其光度、湿度、温度及离子含量,体验创新科技如何为农业及粮食危机提供出路。

延伸阅读:李建文 - 幸福校园周|墙角寒梅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生态实验室(EcoLab)和生态花园(EcoGarden),模拟自然生态环境,饲养红腿陆龟、球蟒及鬃狮蜥,并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包括蔬菜、香草、多肉植物等,供师生研究生物多样性、环境保育及农业科技。

学校致力推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为此赋予多重意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创新科技和人文关怀,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予有需要人士,造福社区。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20载。

延伸阅读:李建文 - 观课的意义(下)|墙角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