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学校被指违约 路德会批只为富人服务
发布时间:03:00 2025-09-12 HKT
隶属美国路德会的私立学校「香港国际学校」近日卷入管理风波,路德会指控校方多年来违反双方营运协议及《教育规例》等,将学校视作盈利事业经营,偏离路德会创校宗旨与基督教精神。路德会指出校方收取每年31.2万元高额学费,出售高达500万元债券予家长以换取子女优先入学机会,限制弱势基层学生入学。路德会遂入禀高院要求校方立即纠正违约行为,并赔偿近1362.6万元的地产顾问及律师费用,否则将收回浅水湾与大潭校园,并自行开设新校「Hong Kong Pacific School」。
路德会强调,创校宗旨是为所有英语学习需要的不同阶层儿童,提供美式英语课程为基础的高质教育,但校方收取过高学费及昂贵债券,优先录取富家子弟,一般香港家庭根本无法负担,与路德会办学理念及双方协议条款背道而驰。
本案原告为「美国路德会」(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被告为「香港国际学校协会有限公司」(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路德会于1960年代成立「香港国际学校」,旨在提供融合基督教价值与美式英语课程的高质教育。双方签订营运协议,路德会授权被告代其管理学校,但明文规定被告须受条款约束,须遵守路德会信仰与办学原则。
路德会指它于1960年代成立香港国际学校(HKIS),一直希望学校能提供以基督教价值观及美国风格的英语语言课程为基础的高质教育,致力于向学生传授基督教福音。双方签订营运协议,路德会授权被告代其管理香港国际学校,但表明被告须受条款约束。
管理层非会方成员 未定期办崇拜
路德会指控校方违反营运协议,包括学校校长并非由路德会正式任命,也非路德会的成员或传教士,亦非香港国际学校协会有限公司的董事,未履行营运协议去确保学校使命秉承基督教精神等。校方高层管理人员均非路德会成员,基督徒老师数目不多,学校未定期举行基督教崇拜,亦未强制教授基督教课程。
路德会强调,其核心信仰原则包括拒绝宗教多元论与其他信仰的平等地位;禁止参与其他宗教的仪式或庆典;不认同同性恋、同性婚姻与变性手术;基督徒需定期崇拜;应公开宣扬基督教;应慷慨施予去帮助贫困者等。
推广LGBTQ+活动 淡化信仰
惟「香港国际学校」小学宗教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世界宗教,例如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更带学生参观寺庙、神社和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安排学生参与太极、茶道、岩石平衡、金继艺术、森林浴及漂浮冥想等活动,中学宗教课程亦教授基督教以外的宗教知识,针对基督教的教学时间极少。
学生社团更推广LGBTQ+活动与变性手术,学校网站与人力资源手册又淡化基督教信仰,校方更容许学生在校内庆祝多个非基督教节日,违背基督教唯一性,偏离路德会信仰核心。
路德会批评校方自称为「非牟利学校」,实则累积巨额盈余与资产,以盈利为营运方向,违背慈善精神。截至2024年7月31日,学校净资产高达28.1亿元,储备金相当于47个月营运开支,远超教育局所建议的4个月。学校单在2023/2024年度,盈余已达2.91亿元,过去五年累积盈余近8亿元,惟奖学金比例却低于政府要求。
路德会斥校方未获其同意便兴建室内高尔夫球场、舞蹈室、攀岩墙等豪华设施,在拥有巨额资产的情况下五年间募款逾1.12亿元。路德会认为校方应由路德会成员担任校长,不得出售债券,应以慈善方式营运,盈余应用于拓展教育机会,每周需举行基督教崇拜、提供足够奖学金等。
教育局:确保学生不受影响
教育局发言人回复表示,「教育局一直监察全港学校(包括国际学校)的管治和运作情况,首要关注学校的学与教质素和学生福祉。教育局一直有就此事与学校和相关人士沟通,并会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学校运作和学生利益不受影响。由于法律程序正在进行,教育局现阶段不作评论。」案件编号:HCA170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