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浮针速治练拳伤手|袁康就博士
近年很多女士以练习拳击或泰拳来减肥,似乎一股热潮已形成。若以健康的角度看,多作肌肉锻炼绝对是好事,但拳击并非一般的健身运动,健身室的锻炼是单向的,练者可完全操控一切健身动作和所承负重量;打拳却是相向的,练者有「反应」的要求,且常常有爆发力的参与,当练者在瞬间施出突如其来的攻防动作,肌肉又未能承担强大的爆发力的话,肌肉受伤的机率就很高。
足够热身 见倦即止
浮针医学认为,疼痛源自「患肌」。何谓「患肌」?简单地说,肌肉在放松的情况下依然紧张,那块持续紧张的肌肉就是「患肌」。
打拳导致肌肉损伤的原因大多是以下两种:其一是练者热身不够,血液循环尚未到位;另外就是打拳过劳而未作出休息,肌肉疲劳就是肌肉缺血,缺血导致肌肉出现病理性紧张,「患肌」便形成。
所以,当我们运动,务必做好热身,并且聆听身体发出的讯号,那就是「见倦即止」,因为「攰」就是肌肉缺血的警号。上述两点,适用于所有运动。
32岁的张小姐打拳弄伤手臂。

松开患肌 上举不痛
「我胳肋底(腋窝)痛。」张小姐摸着右边腋下说。
「那你甚么动作痛得明显?」
「我这样往上举就很痛!」她苦着口脸示范,那是她在胸前先曲肘再往上举的动作。
「嗯,明白。痛多久了?」
「半年了。」
「怎弄伤的?」
「我打泰拳,那次打拳后没怎么明显痛,只觉些微㾓痛,及后两三天愈来愈痛,连举手都困难。」
「有看医生吧?」
「有,做过跌打、针灸,疗效不理想。」
「你现在痛减轻了,抑或跟半年前一样?」
「似乎差不多!」
她腋窝背后的大圆肌明显绷紧,前面胸小肌绷紧得更加严重。
我用浮针先放松她背后的大圆肌,然后在她胸前右锁骨下扎上第二针,针尖正对腋窝前方的患肌。操作完毕,我问:「你现在试试按压那痛点?」
她在原痛点周围点点按按。「咦,似乎松了,找不到痛点了!」
「那好,你曲着肘试举举手?」
她重复刚才的动作,在胸前曲肘上举。「噢,不痛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