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之本在于运动|施卿卿博士

多年的临床观察形成我对于老年人的一个固定印象,那就是女性通常较男性更健康也更长寿。这是由于一方面女性对身体不适的觉知力更强,因而一般会及时就医从而减少健康隐患,而男性由于觉知力较弱,再加上工作压力等种种因素对身体的不适能忍则忍,因此埋下了不少疾病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即使到了老年通常仍长年操持家务日日劳作,而男性在退休以后活动量明显减少,因此身体机能衰退得更快。

但是我最近遇到了三位男性长者打破了我的这种成见。这三位老人均已年过八十,体格健硕,皮肤润泽,步履稳健,看起来更像是七十左右的长者,完全不同于我以往接诊的八十几歳的男性长者,他们看起来甚至比陪同的太太更为健康灵活,实属少见。这三位长者中两位均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其中一位同时还伴有糖尿病,是典型的三高患者,还有一位则没有任何长期病患,只是从年前持续至今的这一波流感高峰期间,这三位长者染病后日久不愈的咳嗽让他们先后来到我的诊所。由于这三位老人保持的年轻态给让我惊讶不已,我忍不住称赞他们保健做得好,并向他们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闲谈之后,发现这三位老人共同的一点就是长期坚持运动,一个是每天游泳,一个是一周几次打波,还有一位是去健身房做运动。特别令我佩服的是,已八十五岁高龄的廖生告诉我说他经常去做义工,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帮老人家推轮椅。他说他年轻时看到家里的长辈老了个个都坐轮椅,所以他很早下定决心尽量推迟自己坐轮椅的时间,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做运动。我们想像一下,一位高龄老人为另一位可能年纪和他相若的陌生老人推着轮椅前行,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慨的画面﹗

恰好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来自中国北京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纪宏伟博士团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背景是不同国家种族有个普遍现象:女性在参与体育煆练方面一直落后于男性——这体现了一种性别差距,这种差距从生命早期就开始了,并持续到整个成年期。而根据运动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类型的不同,不同性别从体育煆练中获得的健康益处也可能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我报告的闲暇时间体育煆练与生存益处的关系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性别差异。虽然两性在每周有氧运动300分钟时都达到了生存获益的峰值,但女性的死亡率降低了24%,大大高于男性,后者从相同程度的定期运动中只降低了18%的死亡率。同样,对于任何给定剂量的运动量,只要达到300分钟/周,女性的获益比例都高于男性。这些发现在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特异性死亡率方面都很明显。重要的是,在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类型中(包括有氧运动的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肌肉强化活动的频率),女性都比男性获得了更大的运动相关生存益处。

看完这篇报导,再结合我前面提到的这三位老年人,男性们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就算是男性在体育煅练所得到的相关生存益处较女性为低,但只要有足够的运动量和频率,再加上对慢性疾患的有效管理,男性一样可以做到老而不衰,就像我提到的这三位老人家。而女性更是要珍爱上天赋予的独特优势,适当做一点运动,让体育煅练为健康长寿发挥最大效能﹗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天生不爱做运动,也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年纪大了现在才开始是不是太迟了?其实不然,当不爱做运动的人养成运动的习惯后你就会爱上运动,并且任何年纪开始做运动都不算晚。比如我,由于身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从小就不爱做运动,体育课一直是我学生时期最难挨的一门课,当然我更没有做运动的习惯。直至去年我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有好几个指标不合格,才开始下定决心做运动。而我的运动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到楼下公园跑十五分钟。到现在坚持一年多了,跑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当因为天气不好不得不放弃当天的运动还会有些失望。

人体衰老,除了各个器官功能的衰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肌肉的流失。肌肉流失是一种不可逆的衰退,即使服用各种营养补充剂或采用中药调理也难以阻止这种衰退,唯有运动可以有效阻止肌肉流失。实际上,运动除了能煅练肌肉骨骼,同时也可以强化心肺功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而这正是一种令人快乐的激素。因此,有运动习惯的人大概率身体会更健康、生活更开心。

为了我们在将来年纪大的时候还能够活动自如、不受困于轮椅、不卧病在床,爱运动的、不爱运动的、年轻的、年老的,大家都一起动起来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