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漏洞|「食亲都能通便」的梅干 隐藏中毒危机?

我自己读中药,平日打交道的医生则有中有西。最近和西医闲聊,他分享了一个个案:有一个中年事业女性,自己开小店,工作时间长、休息少,长期便秘。有时想去但正忙著,到空下来时却又没便意,十分苦恼。

「但最近突然变了,她说找到一种梅干,每次吃两颗,几小时内就有大便,屡试不爽,所以非常开心。」医生说——当然,他对那种梅干抱有怀疑。他手机里有一张相,就是那种梅干,圆圆的瓶子,没什么特别,但标签上有一行小字,标明含有一种成分。

这成分是什么?我一看就恍然:那是一种叫「番泻叶」的中药主要成分。

读中药的人一定知道番泻叶(下图)。它在本港《中医药条例》之下,属于「附表2」的中药,必须领有「附表2中药材」零售商牌照者才可售卖。且看衞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为市民提供有关番泻叶的部分资料:

功能主治: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使用注意:孕妇、妇女经期或哺乳期,以及体虚中寒泄泻者禁服。长期连续使用可致依赖性,故治疗便秘时应注意。番泻叶是较强的导泻剂,能促使肠蠕动加快,引起直肠内压急剧增高,且泡水服后,会使水分滞留肠腔。用量过大易致腹痛、恶心或呕吐,使薄弱的肠壁穿孔。

毒性成分:蒽醌类衍生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中毒原因:过量或长期服用,或混有其豆荚。

从以上资料可知,番泻叶是有具体功用的,但切勿过量,亦非人人适合,更不宜长期服用,否则一旦依赖,便需要愈服愈多。事实上,有一种正式注册中成药,主要成分亦是番泻叶。问题是,当一种食品里面混入了番泻叶的成分,没有分量资料、没有服用提示,当中是否隐藏危机,甚至是监管漏洞呢?

衞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番泻叶资料网址:

https://www.cmro.gov.hk/html/b5/useful_information/public_health/publication/AdverseEvents20.html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