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行山|大屿山梅窝→愉景湾轻松郊游径 寻找香港唯一牛舍隐修院
大屿山除了大东山、凤凰山、昂坪等高难度行山路线,其实也有适合一家大小的轻松郊游径,由梅窝连接愉景湾两个码头之间的一条郊游径,全长约6公里,高低起伏不大,除了可慢游两个大屿山上风格截然不同的街区,中间更可游览一所有70年历史的天主教隐修院,一访内里本土牛奶品牌的前牛棚农舍,了解一段香港历史。

▲从高位俯览银矿湾,景色优美。
梅窝新游 冰室叹三层架港式High Tea
梅窝曾经是90年代郊游客常至的地方,因为那时候还未有东涌,更莫论青马大桥,前往大澳、长沙或屿南等地都要先乘船到梅窝再转巴士前往,虽然在船上吃餐蛋面已不复再,但在青马大桥开通后梅窝却重拾一点宁静。至近年政府在梅窝兴建居屋,修筑了码头至沙滩一段海堤步道,据说码头旁的冬菇亭熟食中心也会改建成新式临海商区,梅窝也许变天在即,想捉住离岛的昔日况味,就要趁早。
梅窝有多个古老景点,包括银矿湾瀑布、曾是村民采崛银矿的银矿洞、国民党抗日时所建的花岗石堡垒袁氏大屋等,不也不乏城市人喜欢的打卡好去处,譬如家庭经营数十年的麦生记冰室因推出「港女High Tea」曾获得一时疯传,英式三层下午茶换上三文治、炸春卷、咖喱角、薯条等港式小食,满足之余又可打卡,加上码头旁的日系、纯白风cafe和书店,新旧融和的慢活社区,比深水埗更chill!所以行山前不妨预留两小时慢游一下。

▲梅窝的汇丰银行分行,仍保留旧阵时石墙外贴上字体的古早感觉。

▲麦生记冰室的「港女三层架下午茶」

▲银矿湾水清沙幼,夏天时份也少游人前来畅泳,实属难得。
隐世修院 十字牌牛奶发源地
游览完梅窝市街,沿银矿湾沙滩步行至东头湾,便开始进入行山路径,山路初段以石级为主,一气呵成直攀200多米便到达路线的最高点,一边拾级一边回望银矿湾,清澈沙滩临在低密度的住宅前,且被翠绿群山环抱,确实有种与世无争之感。一公里左右的登山路,慢行30-45分钟就能完成,之后便是徐徐下山的林间小路,途中可遇上一座于1950年建成的天主教隐修院圣母神乐院(Our Lady of Joy Abbey)。
圣母神乐院原址河南,于50年代因逃亡辗转来到香港,觅得大屿山一隅重建,1956年落成。至今修院仍保留完好,圣堂内可静心参观,教堂外有圣母像藏身于六角亭之中,别有一番中西合壁的况味。不过圣母神乐院与香港人更有连系的故事,是这里正是本地牛奶十字牌的发源地。60年代初期,修士们为奉行教会的自食其力生活主张,开始自饲养乳牛取奶自用,初期只有6头牛,奶品有剩余会送到坪洲出售。因奶味香浓渐受欢迎,其后更成立牛奶品牌,繁殖乳牛量产牛奶,70年代尾更日产三千瓶。至80年代因修士们年龄渐长,奶厂搬到元朗与商人共同经营,至今游览圣母神乐院仍可看到昔日牛舍及厂房遗迹。

▲经过这条小桥便是隐藏在林间的圣母神乐院。

▲庭园中的六角亭圣母像纪念葡萄牙花地玛圣母。

▲以石砖修建的教堂,十字架面向海景,别有一番宁静惬意。
逆行苦路 回到愉景湾
参观完隐世修院,沿下坡一路走便可走到愉景湾,沿路上可发现两傍树上架有十字架,并以罗马数字由14倒数,原来这条小路由修道院至山下码头之门,放置了模仿耶稣行走的苦路的标记,分站纪录耶稣被判死刑、背负十架、三次跌倒至被埋葬期间14个苦路场景,教徒由码头步行至修院或会有更深明白。这次逆方向而行,不走至修院的小码头转向愉景湾方向,经过稔树湾的小沙滩及村落可到达愉景湾码头,辛苦完毕,不妨在此小休,在海旁茶座享用下午茶然后才打道回府。

▲愉景湾后山的稔树湾同样水清沙幼,可远眺愉景湾全景。
:::周休游梅窝、愉景湾:::
难度:2/5|需时:2小时|起点:由中环乘船往梅窝|回程:由愉景湾乘船回中环,或乘巴士经欣澳转港铁回市区或东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