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培养防灾意识 | 安业兴邦

不少人都趁复活节假期一家大小去旅行,不过可能因为有玄学家「预言」今年在不同的亚洲地区有天灾,尤其港人钟爱的日本,加上网络上的危言耸听,令到这些地区的游客数字立即下降。

  大自然变幻无常,地震无法准确预测。但危言耸听则有很大影响力。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最新数字,今年3月份的香港游客数目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9%,是极少数游客数字减少的地区。

  没有人希望有天灾发生,但培养防灾意识十分重要。香港地理环境优越,没有地震、龙卷风这些破坏力极强的天然灾害。但是,随着酷热天气越来越长、狂风暴雨频繁来袭,惟有事前的防灾意识,认清眼前的危机,才可有所防备。

  机会是要留给有准备的人,理解自然世界的规律很重要。好像香港天文台网站及「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载有世界各地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及讯息;其全球地震资讯网亦提供经天文台分析的全球5.0级或以上的地震资讯,掌握这些资讯,便能未雨绸缪。

  香港经历了连续两年(2017年的天鸽和2018年的山竹)的十号台风,当时引发多处塌树和严重水浸,导致交通瘫痪,这些始料不及的后果,令香港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防灾意识。不过,教训从经验而来,个人培养了防灾意识,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修订相关政策,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学校与大小企业也需要有一套能应用到的手册来保障学生与打工人士的安危。

出行前登记外游提示服务

  临危不乱方可脱险!无论在本地或出外,万一不幸遇上天灾或人祸,最重要是保持冷静。情况一如在飞机上的求生指引,大人先穿上救生衣才能协助小朋友求生。在日本这个因长期受地震威胁的国家,早已发展了一套全面的防灾指南,包括地震速报、海啸警报与其他日本国内气象警报等警戒的防灾APP;当中也有提供地图方便用户寻找附近的避难场所。这些应用程式也开发了专为海外人士应用的版本,在紧急情况下,更可将自己所在地图片和地址发送给家人朋友。

  自从三一一大地震后,日本是全球首个拥有灾难用免费网络服务的国家。鉴于早前日本政府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将未来30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提升到80%,日本当地媒体,尤其电视台便每天都提醒民众携带最少足够三天用量的「防灾包」。身为旅客,应将基本的逃生必需品包括证件、行动电源、水、胶袋、毛巾及轻便食物等放于随身行李内,万一不幸发生地震海啸,也可以即时拿起逃走。

  另外,香港居民前往外地旅游前可使用「外游提示登记服务」,于网上登记联络及外游资料,以便接收香港政府发出的最新外游警示及相关公开资料。

曾安业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