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被贬的美食 | 镛融芯语

  在上期专栏中,我谈及一位YouTuber到访镛记的经历。她不仅「未审先判」批评我们的烧鹅皮不够脆,更指我们的鹅油捞面物非所值。虽然最终对伴随鹅油捞面的上汤赞不绝口,但与对炭烧烧鹅的评价如出一辙,似乎偏向以个人喜好为标准作出批评,对我们出品背后的典故亦一知半解,未能道出其来历及精髓。

  有见及此,我想借此机会分享「太子捞面」的典故。首先,让我为YouTuber对鹅油不健康的说法做出平反。「动物油等同于高胆固醇」的观念是常见的误解,事实上,鹅油因特殊质地和香气备受推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2年公布的健康肉品排行榜中,更将鹅肉列为首位。相比其他动物油,鹅油营养成分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亦远高于饱和脂肪酸,有助维持身体系统正常运作,是健康油品中的优质选择。

  至于YouTuber挑战面中也可随意加点其他部位鹅油的说法,实是完全曲解了「太子捞面」的精髓。这道菜由我大伯创制,当年大家都称他为太子爷,由于酒家事务繁忙,他午膳通常只吃一碗面,虽简单,却讲究非凡。他会从原只烧鹅的鹅髀罅轻𠝹第一刀,让鹅油连鹅肉汁慢慢流出拌面。每只烧鹅只有少量鹅髀罅油,因此弥足珍贵,其风味与其他部位或猪油截然不同,需要识食才懂欣赏。

  除了珍贵的鹅油,伴随鹅油捞面的上汤同样不容忽视。这碗上汤不但是面的灵魂,也是镛记引以为傲之处。汤底取潮汕沿海特定品种的大地鱼,其鱼头尖削、味道特别鲜浓,价格较一般品种高出五成,以炭火煨香,再加入猪上骨、少量鸡壳、淡水虾子、马来西亚白胡椒和烘过的老姜等,共同熬制而成。这一秘方是爷爷当年与好友共同研发,特点在于大地鱼香与虾子的味道其味鲜而不死咸、死浓,大地鱼香与虾子风味相辅相成。整个过程需要师傅用心熬制超过十小时,可谓是心血之作。

  影片一再提及一碗鹅油捞面定价68元太贵,令人费解的是,现今坊间一碗日本拉面,仅有两片叉烧及少量配菜,售价已逾百元,却鲜少受到质疑。反观本地精心制作、承载丰富典故的鹅油捞面,却轻易被否定了价值。这种对外来与本土饮食文化的双重标准,令本地制作变得唔「馨香」。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作为受众,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吃得精」,了解菜式背后的典故与技艺,才能真正欣赏香港饮食文化的底蕴,不被网络评论所左右。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