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生死教育 | 安业兴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提出「向死而生」:一旦有了「生」,每一天其实都在迈向「死」。这是近日我看了话题与口碑并重的电影《破.地狱》后,对于生和死的一点感触。

  一直以来,电影对大部分香港人而言是一种消闲娱乐,说生道死的题材本属冷门;《破.地狱》甚至和殡仪丧葬有关,是某些人的禁忌;即使找来两大笑匠许冠文和黄子华主演,相信不少人也想不到能成为市民热捧卖座的港产片。

《破.地狱》意外卖座引讨论

  据说内地仍未有这电影的上映日期,但关乎生死及照顾者等话题,很快便成为广东省大湾区居民的热话,尤其居于深圳及广州等心急的内地影迷,连日来以自由行方式来港先睹为快,成为近期南下最佳活动。

  小红书中也纷纷分享来香港澳门戏院的打卡照,以及观影感想。想不到这出题材冷门的电影,不止催谷另类消费,同时引起了生死教育的讨论。

  香港近年长踞全球最长寿的地区,根据统计处数字,香港标准化死亡率从1991年的每1000人有11.8人死亡逐渐下降,就算在疫情下的2022年也下降到8.4人。死亡率下降固然归因于医疗及科技进步,以及大家日渐关注自己健康;但想深一层,殡仪丧葬是否一如电影想表达的,是为在生的亲人好友而设,纾解一点对丧失至亲至爱的感受和痛楚呢?面对生死别离这「地狱」,可能就是电影中金句所言:「生人都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

  《破.地狱》这部电影,或许可以作为生死教育的一个起点或教材。当中不同人的死亡,每一位的殡仪丧葬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醒和启悟——照顾者压力、家人矛盾与和解、生离死别的无常,到最后或者就是告诉大家:面对人生这趟旅程毋须太着眼于何时「落车」,反而应该把握时间欣赏沿途美丽风景,以及珍惜身边人,大家沿途笑笑说说,享受彼此赠予的幸福,这样才不枉参加过这趟旅程。

珍惜身边人不枉此生

  过去香港生死教育不算普及,但近年已有不少人关注,甚至有非政府组织在默默推动。由举办生死教育讲座、参观坟场反思生命,到教导规划身后事以至丧亲情绪支援,虽然展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出发点都是启导正向人生。

  刚在9月就有2个机构联合发表中学生对生死看法的调查,并举办展览教导学生懂得「失去」的意义,在人生旅途上勇敢和正向地面对感情离别或其他逆境,从死看生,学习活好生命的每个当下。

  「未知生,焉知死?」固然有道理,「未知死,焉知生?」亦说得通。了悟生死,珍惜现有,人生得以圆满。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