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香港时尚产业摇篮 | 安业兴邦

创意需要良好的教育土壤,才能培养出不同的优秀创意人才。

  政府这些年一直支持运动发展,结果香港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的成绩有目共睹。那么,在创意产业或时尚领域上,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支持其发展呢?

  这是我早前到调景岭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香港知专)参加一个国际时装盛事,让我不禁细想的事情。

  国际时尚品牌与香港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结缘,多得前人的独到眼光与品味,前瞻的思维与创见,从制衣业发展到代理国际时装品牌,甚至开设精品旗舰店;个别人士又乘势发展本地时尚品牌,加上香港贸易发展局年年举办时装节,各地时装买手云集香江,香港时尚产业盛况曾经一时无两。

  近年香港设计中心举办Fashion Asia Hong Kong,广邀国际及亚洲的时尚业界人士参加,不过这活动以业内人士参与为主,未必广为人认知。因此,我在香港知专欣赏的这一场国际时装骚,在香港看见世界,世界又看见香港,诚是美事。

与国际品牌深度合作 培育人才

  这间大专院校提供四大设计与创意相关的课程,包括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传意设计、数码媒体设计,以及时装及形象设计的高级文凭或学士学位课程。在欣赏时装骚前,先细味整幢学院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建筑设计;基座是公共空间和户外画廊,欢迎公众人士浏览不同的展览;其后坐在教学大楼中的「空中之城」欣赏模特儿穿梭不同楼层,还留意到一些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朋友告知日间还有一个讲座,由《Monocle》杂志创办人主持,讨论了包括香港的创意环境、旅游与邂逅如何激发创作,以及支持新一代人才的重要性。当中有两位学生讲述了参与由学院及品牌合办的「Imagine an Elsewhere」展览的经验,这展览展出35位香港知专学生的16件集体创作,让出席时装展的嘉宾欣赏。

  据知香港知专与这法国品牌签订了3年合作培育设计人才的计划,目标是便利学生接触及认识时装业的生态,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沟通交流,提升设计技巧与工艺水平,为时装工业培育新一代人才。

  创意及美艺设计的触觉及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拥有的,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学生需要能有不同文化的世界里多交流及见识的机会,像今次国际品牌与香港大专院校的深度合作,便是本地教育界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本地教育界人士需要有前瞻思维,拥有国际视野,才能从基本上提升香港时尚产业发展,提振本地时装业,培养创意及设计界新一代人才,让世界再一次看见香港。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