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突破RCEP困局 | 安业兴邦

解决国际政治与外交冲突权威学人罗杰.费雪的经典著作《Getting To Yes》,全书都贯穿着一个深具睿智的哲理原则——谈判不是要对手妥协,而是要双方找到共赢。香港争取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某种现实意义层面,其实也是一种谈判,一个争取共赢的过程。

  根据RCEP规定,任何新成员加入原则上都需要全数成员国同意,这是大多数国际自贸区的惯例,未料却成为香港加入的挑战。特首李家超接受传媒访问时强调港府会努力游说,希望RCEP讨论经济合作问题时多考虑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带来的经济贡献。

  香港是国际金融、货运、贸易、人才中心,加入RCEP必然会产生互相成就的强大双赢效应,我对香港最终获批成为其中一员,是抱乐观态度的。然而,时机就是商机,香港申请加入两年未果,也难免让人着急,尤其目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拖得越长恐变数越多。从积极方面思考,要突破RCEP困局,我们在推介香港优势这基础之上,是否还可以考虑更多主动出击招数?

  例如特首两年来已三度出访东盟,成功争取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等的支持,但国际的舆论影响也重要,港府可以考虑在港举办RCEP大型论坛,邀请国际贸易和商业组织参加,形成国际舆论气场,使部分成员国意识到若一意孤行阻挠香港加入RCEP,或会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主动出击 争取共赢

  又例如,港府可以趁RCEP已正式通过新成员加入程序的契机,组织代表团到部分成员国展开政商界「推介」工作,有助促成当地政府为香港开绿灯。犹记得当年沙士结束后,香港为重建日本商界和游客的信心,由驻东京经贸办和投资推广署等官员组成代表团,走访当地300多位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今日港府大可依样画葫芦,一方面可以向外说好香港故事,一方面促进两地交流,对将来双方在RCEP内合作也有好处。

  当然,香港商界人士也可以出一分力,有机会与成员国的政府人员接触交流时,不妨「搭多一句」陈明香港加入RCEP的共赢利害关系,以化零为整方式形成强大助推力量。

  罗杰.费雪生前在哈佛法学院任教超过40年,同时专注为中东、中美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成为和谈解决国际纠纷的典范。希望各方能以区内发展大局为重,尽早通过香港加入RCEP,共创双赢,共享荣景。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