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系咪你杯茶? | 镛融芯语

  上期专栏中,邻居栏主分享了对目前茶饮市场的见解,令我看完后深有感触。他提到现今茶饮市场蓬勃发展,某间正筹备上市的茶饮企业,利润率竟高达两成以上。如此惊人的数字,怪不得这么多企业竞相涌入市场,更在推广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而形成一股潮流。

  香港人向来钟情于茶,从过往风靡一时的珍珠奶茶、水果茶,到近年各式各样的「爆柠」饮品,茶饮已成为社会潮流的一部分。据店员透露,高峰期日销量甚至超过千杯。这些流行的手打柠檬茶,茶底多样化且以洗脑式的推广吸引顾客,尽管每杯30多元起跳,连平时「悭家」的同事也经常手持一杯。

  过去半年,因为需要经常往返内地采购餐具,我也品尝了一些当地热门的茶饮品牌。令我意外的是,不少连锁店名过于实,出品质量竟不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道小店。

  这让我想起最近在中文大学MBA课程担任客座讲师时受到的思想冲击。当日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问到他们对镛记酒家的印象时,有数位同学均表示镛记是高级食肆,价格偏高,甚少光顾。当下我立刻向他们了解昂贵的定义,他们均表示约五六百元左右。听罢我顿觉费解,为何近年许多网红料理或火锅专门店,尽管环境及服务一般,平均消费也接近这个数字,却深受年轻消费群青睐。

  栏主邻居在文中亦说穿了,许多茶饮的成分主要是冰块和高糖分材料,不仅健康堪忧,还缺乏座位和服务,性价比其实不高。相比之下,提供周到服务、可无限续茶的传统中餐厅,却被视为「老套」。

  作为餐饮业者,我见到许多同行都兢兢业业,努力在食材、工艺上下功夫,为何价格和利润却远不及这些新兴饮料。这十万个为甚么的问题,令我近日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一个影像,一杯手打茶饮与我们用心制作的云吞面(细蓉)售价竟画上等号?!实际上,后者需要更多的材料、时间和心思来准备和制作,成本和工艺复杂度远非前者可比。这种价格与价值的失衡,值得我们关注。

  消费者追随潮流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不应忽视传统业者多年来的匠心和坚持,或许消费者也需要认真思考真正食物的内涵。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