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香港「电商号」扬帆出海 | 安业兴邦
香江一片月,万户欢语声。上星期中秋佳节,香港处处瑞气祥和,其中大坑舞火龙一连三日烟火升腾,除见百年经典火龙起舞,还有一万颗LED灯小火龙亮相,传统与创新交汇结连,令人更加感受到东方之珠独特的时代活力与大都市魅力。
中秋节另一则闹哄哄的新闻是「美诚月饼」事件,「香港品牌」香港无得卖,被质疑「误导消费者」,遭内地当局立案调查。涉事公司究竟有无抵触法例,有待调查报告揭盅,但事件毋庸置疑折射出一个经济现象——香港品牌在内地依然具有巨大叫座力。据报,这款「香港高端月饼」在抖音一个月的销售额突破半个亿,带货销量更位列前三位。
香港品牌叫座力强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内地商品和服务的质素近年已获大幅提高,绝对可比肩甚至超越其他地区。然而,「香港出品」这四个字,在内地消费者眼中仍是信心保证,金漆招牌,至今仍无褪色。在内地游客来港消费模式转变的大趋势下,我们也是时候踩油开辟多一条新路径来招徕深圳河以北的消费者群,那就是网上销售,亦即电子商贸。
特区政府当然也看到这个现实,所以在过去两个月接连推出「电商易」和「香港好物节」,协助港商开拓内地电商市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明,本港零售业网上销售价值在2020年到2023年期间,增长接近60%至325亿元。可是,2023年网销占本港零售总额比率仅为8%,相比内地同年近28%,仍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其实,在全球数码经济大浪潮下,中国早已进入新零售时代,香港网销比率仅单位数,除了起步落后,亦反映未有尽用「香港品牌」的号召力,在电商短板下,白白浪费了开拓内地市场的机会。
中小企是社会经济的干细胞,激活中小企生意增长的引擎,对整体经济发展、消费市道,以至就业市场都有莫大裨益,而拓展网上销售可提高香港品牌的知名度,更有利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来港。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首8个月内地商品零售额达27.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片蕴藏无限商机的浩瀚汪洋,正等着香港「电商号」扬帆出海,驰骋探索。
事实上,首届「香港好物节」已取得不俗反应,共有超过230个品牌参与,透过在内地电商平台提供特色产品及折扣优惠,以及邀请内地知名主播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了超过9000万人次浏览相关电商平台话题页及官网,证明「香港品牌」魅力不减。
时代进步,大坑舞火龙也与时并进掺入新元素,港商若能善用电商模式,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大门,香港的数码经济便可跨前一大步,业界的升级转型亦可更快完成。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