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银发经济蕴藏金矿待开发 | 安业兴邦

在市场预期美国联储局启动减息、「低息时代」或将重临的气氛下,金管局宣布发行新一批银色债券,保底息率达到4厘,令今次发债颇受瞩目,甚至有人笑言是政府提早向长者派中秋礼物,估计又会出现超额认购的墟冚场面。

  今次是政府第9次发行银债,目标发行额为500亿元,视乎认购反应最高可上调至550亿元,每手1万元,年期3年,每半年派息一次,采用循环配发机制分配。息率方面,虽然较去年的5厘低,但仍能维持在2022年的4厘,而且跑赢银行定存息率;加上银债可以随时赎回,并享有持有期间的利息,即兼具活存灵活和定存高息的好处,对普罗长者具一定吸引力。

  就以去年每人获分配23手计算(即成本23万元),一年利息有9200元,够老人家每星期去叹餐茶,又或差不多等于每个月出多半份「生果金」,也算不错了。

  翻查资料,长者认购银债的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起合资格认购年龄由65岁降至60岁,认购人数更倍升至超过25.6万,去到2023年再升至逾32.3万,足证这项零风险、高回报的金融投资方式深受长者欢迎。当然,银债在香港日渐普及,除了是政府对安老政策有承担的体现,亦是银发经济具有巨大潜力的反映。去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牵头,深入研究盘活与长者有关的商业活动和相关产业,在一年内提出发展建议。希望10月《施政报告》会有所着墨,为香港经济开拓多一条新出路。

涉医疗保健看护起居服务

  事实上,银发经济在香港潜力极大。统计处资料显示,未来25年,香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会增加接近一倍,加上香港曾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七、八十岁行得食得玩得的大有人在,当中衍生的消费市场、医疗保健、看护和起居服务,以及退休保障金融产品等,十分可观。根据「亚太区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指数」,按老年人口及其子女消费能力,香港在全球排第四名,在亚太地区更名列第二,夸张点讲,银发经济其实蕴藏金矿,正等着我们去发掘。

  其实,香港本身已拥有高质素的商品和服务业市场,稍为脑筋转转弯,就可面向银发客群。例如以灵活变通见称的旅游业,要设计一些慢节奏旅游路线或「度假+疗养」旅游模式,并非难事;儿童营养产品生产商亦可同时推出为长者而设的养生保健营养品和容易咀嚼的老人「软食」,实现「大小通吃」。如果「想头」大一点,饮食界、酒店业和交通机构等与旅行社合作,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模式,吸引外地的银发族来港旅游消费,那就更加将银发经济提升到另一层次了。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