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爱美是天性 | 镛融芯语

  巴黎奥运会不仅呈现世界级运动员的精湛竞技,各国代表队身着独具特色的队服,加上运动员们健美的身材,犹如在这座艺术之都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尚骚。

  员工的制服不仅象征专业和纪律,更像是企业或品牌形象的延伸,无声地传递着品牌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

  回想起2019年,我们在尖沙咀K11 MUSEA开设了镛记的年轻副线Yung's Bistro。为配合餐厅年轻时尚的定位,我们特意聘请了一批年轻的员工,并将新制服的任务交给一位热爱时尚设计的同事。

  原来只为20多位同事设计制服,也绝非易事,一开始就来个滑铁卢。虽委托经验丰富的公司设计制服,然而,成品与设计草图相去甚远,无论在剪裁或舒适度上都未能达到预期,多番周旋后仍未能达到共识。但新店开张的日子逼近,最后找来一位专门订制西装的好友帮忙赶工做货。

  初次亮相时,新制服赢得赞誉,可惜问题逐渐浮现。原来除款式外,还要考虑功能上的要求。因前线员工需频繁上菜收盘,动作幅度大,制服不宜过于贴身;加上餐厅有室内、外用餐区,厚重的制服令员工们很快就感到闷热难耐。为应对紧急情况,我们改购买现成均码服装替代,但这种权宜之计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每位员工体型各异,即便尺寸合适,袖长等细节仍需调整。

  同样的挑战也出现在镛记,几年前为配合餐厅大翻新后的整体设计,我们尝试为前线员工带来突破性的制服改变,过程中就遇到了款式设计、剪裁、配色、布料、裁缝工艺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难题。

  而最大的挑战竟来自我们的「模特儿」,因各人拥有其独特身型比例,实难以用均码满足所有人,确实亦不可能找到一个所有人能同时驾驭的款式,我们唯有在剪裁上作出妥协。

  在量身订制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爱美是天性」。无论男女,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偏好:有人追求舒适,有人注重美观,亦有人对布料的弹性和厚度有要求。面对众口难调的局面,真的「头都大埋」。

  Yung's Bistro太古坊的新店下星期初开始试业,这次我们在制服方面有甚么新对策呢?让我卖个关子,欢迎大家亲临新店,届时你就能找到答案。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