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说不得的真相?

  西西里岛一个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声称圣诞老人并不存在,还说圣诞老人一身红色衣服,只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圣诞老人本身,已经化为消费主义社会的象征。
  主教说出这番话,当然不是用心恶毒,刻意使儿童失望,而是为了溯本清源,传播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宣扬「圣诞老人」的真实身份:悄悄向穷人赠送礼物的是圣徒圣尼古拉,他曾因传教而遭到罗马皇帝的逼害。结果主教的这番言论,逼于当地家长的愤怒,而不得不道歉,教区的宣传主管必须为之解画,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此时此刻,经过疫情的打击,对于当地渴望过圣诞节的儿童,不啻晴天霹雳。但安慰儿童的心灵,除了送礼物,又有没有其他选择?
  意大利西西里岛是天主教传统根深柢固的堡垒之一,主教所言,不但没有错,在圣诞节日渐沦落为商业活动,圣诞老人被赋予芬兰极地的地理背景、鹿车铃声的童话色彩,早已盖过了圣尼古拉的事迹,站在宗教的立场,提供另一个历史角度,回归圣诞节的根本,庆祝耶稣的恩典,是主教之职。
  然而,在当今之世,说出真相,或者是另类事实,即使只是澄清圣诞老人的传说,也不得不为之道歉,令人错愕。
  的确,圣诞老人的童话,传达譬如馈赠、分享、慷慨等美好的品德,有益于儿童的心灵与想像。但是平心而论,今日西方社会过圣诞节传统,尤其是在鼓吹多元文化的大势之下,刻意「去基督教化」,渐成纯粹的商业消费高潮,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连「圣诞快乐」的祝贺语,也必须改为「冬节快乐」,以免「冒犯」不同宗教信仰。
  如果这位主教对西西里岛的儿童说出真相,堪称冷酷,而为了「文化包容」,刻意淡化圣诞节的宗教色彩,而几乎将圣诞节的意义,完全寄托于一个白须红衣的虚构人物,对于基督教信仰,又算甚么呢?
  为儿童小心翼翼维护圣诞老人的童话,与「元宇宙」的概念倒也有共通之处,以虚拟世界的完美想像,代替现实处境的不如人意,看似远景宏大,但究其核心还是商业消费,如此游戏真相,才真有些残酷。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