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高中的哲学问题

  法国高中生必修哲学课,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读理工抑或商科,都要在高中三年级念一年哲学,并参加公开试,多年来当局都把哲学定为高考开考第一科,特别重视。
  文理工商的哲学课程有别,考题也不一样,不过都是三选一长问答题,限时四小时。天下间到底有甚么难题需要用四小时来作答呢?且看看近年的精选题目:
  人们对现实的认知是否受科学所局限?
  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是自由?
  欲望是我们不完美的标志吗?
  法律能否给人们带来幸福?
  是否必须要遭受不公,才能了解何谓公正?
  查历年考题,出现最多的词汇包括「真理」、「自由」、「艺术」、「公义」和「幸福」等,对于十八岁左右的高中生,这些概念看似有点难以理解,但其实正是培养年轻人深度认识这世界的时候。
  今年法国高考哲学科刚于上周开考,题目由三选一改为四选一,其中一题很有意思:「违法是否一定是不正义的?」恰恰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它引申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没有答案,却很想知道法国的高中生怎么想。
  曾留学法国的一位日本教授写过一本书,中译版叫《为甚么法国高中要考哲学》,他问了一位在当地教哲学的法国朋友,老师改卷的评分标准是甚么,答曰:「没有标准。」懂了!如果连人生的难题都想通了,还希罕分数吗?
谭纪豪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