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跳舞群组」 改造香港形象?

  「跳舞群组」新增确诊病例,累积达到二百五十人,成为全港最大的群组感染案例,在如此乱世之中竟有如此奇闻,令人惊叹。
  惊叹是「跳舞」这种兴趣爱好,在香港竟有如此广大受众,一个群组竟有二百多人同时感染,按比例来推算,则群组本身的规模相当惊人,若再加上相关联的人,譬如其他管理场地、音乐、灯光、服装鞋履,以及后勤的斟茶递水、清洁服务,则跳舞本身足可算一门产业。
  但香港长期是一个金融贸易城市,香港人素以拼搏赚钱著称,似从来和跳舞这等花前月下之浪漫闲情无关,不料因肺炎疫情,突然暴露真相,原来香港人忙中偷闲,竟有为数甚多的热爱跳舞的人群,为举世所仅闻,乐观一点来看,此案例或有机会令世人对香港改观,二○二○年之后,游客提起香港,首先联想到的是跳舞群组。
  香港人的形象,曾经是「苏丝黄」之「东方主义」印象中的码头苦力、街头车夫、水上船家;后来又有狮子山下逃难而至的木屋贫民;又摇身变成「纽伦港」时代国际金融掮客,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改换新面孔,由这群家境富豪的未老徐娘顶上,总算洗刷过去搏命揾食的劳苦形象,另一面又由来自东欧各地的青壮舞男,为「国际化」、「多元化」、「种族融合」之象征,绝对不是坏事。
  奇观之二,是正值风雨飘摇,满城愁云密布之际,跳舞群组之短片所见,一片喜气和谐,并未受到所谓的病毒、疫情之阻吓,生活依然继续,可谓正能量爆棚,既然特首最新的《施政报告》口口声声声称「对香港有信心」,此时此刻,跳舞群组成员,身体力行,其热情洋溢,活力澎湃,是对香港最有信心的表现,虽然不幸爆发群组感染,但在乱世之中依然保持如此乐观积极态度,精神可嘉,令人钦佩。
  但政府官员思维角度单一,悲观负面,只因一个跳舞群组感染,却殃及池鱼,再度限制酒吧、卡拉OK等娱乐场活动,斩脚趾避沙虫,完全于事无补。富豪阔太生活无忧,尚且需要跳舞,养性怡情;香港普通市民日晒雨淋,为生活打拼,连最基本的消闲活动,却因专属富豪阶层之享乐,而无端遭到剥夺,人世间之不公,莫过于此了。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