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新闻守护者》的警示

  波兰女导演安格妮丝卡贺兰的作品《新闻守护者》(Mr Jones),除了向一位勇敢而头脑清醒的记者致敬,还侧写其他知识份子,更有深意。
  尤其是其中一位普立兹奖得主、美国《纽约时报》的名记者。这位名人的出场首先极具戏剧性,办公室所在的建筑物非常豪华,简直像是大使馆,令观众一时诧异,误以为是甚么重要的政客——这当然不是疏忽,而是言下之意,拥有如此地位的美国记者,在此动荡的时局之中,到底扮演的是甚么角色,值得观众思考。
  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但苏联却经济增长,一枝独秀,令西方政客心生羡慕,尤其华尔街的投资者,在股市大崩盘的时候,还有何处可以赚钱?他们也在挖空心思。国际政治利益如此错综复杂的时候,这位美国记者,到底是在为新闻真相工作,还是在为背后的利益集团牵线搭桥,这个疑问,在「假新闻」的命题引起激烈争议的今日,变得非常切身。
  另外一个角色也引人入胜,即由英国最近走红的女星云妮莎却比扮演的女记者。她给人的印象是正直善良,但是她和男主角的一番对话,却暴露出一部份知识份子的思维特点:由于她在柏林目睹纳粹对德国共产党的迫害,于是更加同情共产主义,要与苏联站在一起,去打败纳粹。
  这个女记者的角色,堪称是当时西方中产阶级知识份子的一个典型,由于经济大萧条,令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份子对资本主义及民选政客感到失望,尤其是「听说」纳粹德国和红色苏联,都通过强人和极权的手段,取得经济增长的骄人成就,而能为全民提供「免费房屋、医疗、教育」等等,更加心生向往。当时英国一个上层社会的名流家庭,著名的Mitford姐妹之中,就出了一个希特拉的信徒,和一个史太林的崇拜者。
  包括另一个偶然出场的配角,英国名作家奥威尔也不例外。这位波兰导演用心之良苦,这出电影其实是一面镜子,目的是要提醒今日的自由世界。
陶杰



更多文章